
“余霜尽下,温暖有时”,在《余温》的序言里看到这句话,觉得非常有诗意又非常有温度,让人心生期待——在风霜肆虐的日子里,芸芸众生怎样找到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余温》,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或答案吗?
翻开《余温》,居然发现是一本让人难以放下的书。我用了三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了它。
看完抚书沉思,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能让我沉浸其中不忍放下。回想看其他名著时的忍耐和强制,真觉得不可思议。无戒是我比较了解和关注的一位美女作者,作为她几年前读书营里的一位学员,见证了她在简书里的成长、崛起、成功,知道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达人、写作狂人。她在写作路上风生水起,不但自己笔耕不辍,还创立无戒传媒公司,带着诸多热爱文字和写作的人前行,真的是那种“集才华和美丽于一身”的奇女子。
当然,我喜欢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作者是她。我的喜欢,没有丝毫勉强和刻意,就是从小说的第一句话,从书中的女一女二出场起,就被吸引,不由自主地想看下去,想知道结局,知道人物最终的命运。
细细想来,无戒这本书吸引我的,可能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她的语言特色。生活化,大众化,没有诘屈聱牙的长句,也没有刻意雕琢的修辞,非常质朴,简洁,但又处处透着生活的智慧和哲理。就像有那么一个人坐在面前,跟你娓娓而谈,讲述她身边发生的那么一个故事,你不会不耐,更不会厌烦,你的情绪,就不知不觉随了她去,沉浸在她的讲述之中。
其次,是它的情节安排很特别。看起来王子是主角,全文以她的口吻在讲述她身上和身边发生的故事,但其实,闺蜜甄玉这条线,也一直是贯穿全书的。或许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的遭遇并不能诠释人生的不易,不能突出“人生来是受苦的”这个主题,唯有两条线,再串上相关的一众人,才足以让我们看到众生之苦的冰山一角,才能触碰到我们自己的幸与不幸,苦与不苦,才会有很强烈的代入感———你,我,他,还有我们身边,其实哪天不是在发生着这样的故事呢?不同的是我们眼看着它随风而去,而无戒,则用心把它记录了下来。
再次,是这个故事的主题。
女主人公王子因为童年的遭遇——被重男轻女的父母无视,被母亲的朋友侵犯,一直冷漠疏离地成长,与这个世界貌合神离,游离在爱与被爱、幸与不幸的边缘,渴望爱却又害怕爱,不敢爱。她单恋着吴一纶,青涩又纯净,放下后遇上才华横溢却有抑郁症的闻博文,热烈又深沉地爱上了他,想给他爱,得到他的爱,想陪他走出痛苦,但闻博文最终没能摆脱抑郁而自杀,她失去了他且难以放下。最后陪着她的,是踏实可靠的柳钦。
她闺密甄玉的遭遇也是一波三折。明明是相爱的两个人,偏偏波折横生,离婚,复合,分手,你和我,我和他,他和她……
书中每一个人的遭遇,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她们的苦,我们感同身受,所以,当我们看到王子鼓足勇气活着、爱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努力的自己?看到了世间总有那么一些幸福和幸运,是你不懈努力以后可以得到的,哪怕只有一点点,你就可以扛住生活中种种磨难,继续前行?
序言中说“ 多少人会用一场厚厚的大雪,假装不经意地覆盖污陋,而无戒老师却将背后的残缺揭露出来。主角们都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他们在努力,在成长,想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自渡救赎。”
无戒也在书中写道:“死并不需要勇气,相反活着才需要勇气。”
是啊,《余温》就是用这些平凡人的遭遇来告诉我们,生而为人,难的并不是解脱,而是直面苦难,继续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勇士。
活着有期限,而死亡是无期的,我们不必着急去死,还是先认真地活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勇士,勇敢去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世间万物,乃至那些痛苦和折磨。让我们短暂的一生,焕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