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课 23《如何提升文案的逻辑感》
看到之前星球里有一个提问「如何提升文案的逻辑感?」,其实对广告文案而言,逻辑感更多是一种必要条件,符合逻辑未必是好文案,但不符合逻辑,一定是有问题的文案。
短文案不要有明显的逻辑错误,长文案要围绕主题,不要偏离主张诉求,俗话讲不要写飞了、写飘了。
前者比如那句著名的地产文案“一家三口,三代同堂”,就有明显的逻辑硬伤。
后者我们看那些经典的长文案,无论是哪种创意形式,篇幅如何,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或是层层递进,或是分类讲解,不管怎么整活,总是会顺着一条逻辑主线,这应该就是文案的逻辑感了,举个例子比如蔡萌最近给蕉下做的新广告“蕉下春分《回户外》”(链接:蕉下回户外_腾讯视频)
创意脑洞大开,把“去户外”创造性解读为“回户外”,视频先正着放,讲人去到户外的故事,完后同一个视频再倒着回放一遍,形象的表达出人其实是“回到户外”,创意很没边,但视频文案却是严格把着一条逻辑主线来写,下面看看文案全文。
整个文案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人不是去了户外,而是回到了户外
文案:
人很讨厌
做什么事都需要意义
但是最好别把意义带出门
在户外
有意思就够了
如果走路
不必计算步数
如果骑车
记得享受风
如果露营
怕黑就回家
如果钓鱼
有没有鱼都挺好
所有微小的快乐
到了户外都会被放大
看起来真幼稚
玩起来真开心
在天地间吃东西
每一口都是自由的味道
在户外你能看得更远
人与人也会变得更近
户外之所以那么快乐
是因为 走在山海之间
你的内心会不断提醒你
人不是去了户外
而是回到了户外
※字幕:回到户外,也是回到生活
(配合画面倒放,文案又重复了一遍)
蕉下·轻量化户外
为了诠释这个主题,文案分为两个部分层层递进,一是人在户外要的是意思而不是意义,然后列举了四种场景,走路、骑车、露营、钓鱼;二是讲在户外快乐会被放大,人变得更童真、东西更美味、看的更远、人跟人也更亲近,之所以一切快乐都被放大是因为当人站在天地之间,内心深处会告诉你——人不是去了户外,而是回到了户外,回到了人原本应该在的地方。
无论是讲话、写作还是创意,我们总在强调逻辑,主要是因为“逻辑”符合人大脑的认知规律,只有符合逻辑的表达,才能让人理解,达成传播的目的。
就写作的“逻辑感”说来,看起来复杂,但简单来讲,其实就两个东西:顺序和类别。
1、顺序:
写东西要按顺序来,有层次的说,不能没头没尾,想啥说啥,而是要遵循一条特定的主线,空间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远到近;时间上:从古至今,从白天到黑夜;认知上:由浅至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比如《回户外》里先讲在户外要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然后讲在户外所有快乐都会被放大,原因就指向了结论,之所以一切开心在户外被放大是因为人不是去到户外而是回到户外,回到了自己应该在的地方,所以更加自在。
2、类别:
人物是一类,动物是一类,食物是一类,景物是一类,比如《回户外》里把露营场景分类为徒步、骑车、露营、钓鱼,把在户外的快乐放大分类为人更童真、东西更好吃、看得更远、人和人的关系更近……
按顺序、分类别——写作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如此一来信息就是连续的,符合大脑认知规律的,更容易被理解的,所以如何提升文案的逻辑感,就是把你要写的主题、相关内容准备好,然后按顺序、分类别、开始写即可。
根据以上内容,总结提升文案逻辑感的要点如下:
一、理解逻辑感在文案中的重要性
必要条件:逻辑感是广告文案的必要条件,符合逻辑未必是好文案,但不符合逻辑一定是有问题的文案。
避免错误:短文案不要有明显的逻辑错误,长文案要围绕主题,不要偏离主张诉求。
二、掌握文案逻辑感的核心要素
顺序:
遵循特定主线:写东西要按顺序来,有层次地说,不能没头没尾,想啥说啥。
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远到近。
时间顺序:从古至今,从白天到黑夜。
认知顺序:由浅至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类别:
分类清晰:人物、动物、食物、景物等应分类清晰。
内容归类:将相关内容归类,如场景、情感、效果等。
三、实践提升文案逻辑感的方法
准备主题和内容:明确文案的主题和要传达的内容。
按顺序写作:按照逻辑顺序(空间、时间、认知)开始写作。
分类别阐述:将内容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并逐一阐述。
审查与修改:完成初稿后,审查文案的逻辑性,确保没有偏离主题或逻辑错误,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综上所述,提升文案的逻辑感需要理解其在文案中的重要性,掌握核心要素(顺序和类别),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通过准备主题和内容,按顺序写作,分类别阐述,以及审查与修改,可以有效提升文案的逻辑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