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位不曾谋面的老朋友聊了一会儿,关于写作,关于赚钱,关于信心,还有坚持长期主义的想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这位老朋友问我的一句话,“你的心静不静?”
这句话真把我问住了。
我的心静吗?我真不知道。
我问他,怎么样就算心静呢?
他说得很玄,“问问自己就行了。”
问问我自己?
我静下来问我自己,我的心静吗?似乎是静的,对于一切的世俗人事都不太关心,也不上心了,那只是因为职场的发展走到了尽头,再走下去就是下坡路,所以,就算再努力,也没有机会;所有应酬交际,能不去绝不去,需要去也尽量不去,这算不算静呢?也许算吧。
但我的心似乎又不是静的,至少在一些事上想法还特别多。敞开来说吧,一些事就是指的赚钱的事。和这位朋友聊起也不觉得丢脸,虽然目前还没赚到钱,甚至都没找到赚钱的方向,但想法确实很多,还好这位朋友也对赚钱想法多多,不同的是,他的规划很好,也有清晰明确的方向,并付诸了行动,还有了较好的收益。这点比我强太多了。
对于一个一直想要人生第二曲线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方向,要找准一条自己擅长的赛道,这点并不容易。既要擅长,还要有机遇。目前看来,这两个都不具备,或者说都还没选准,也就是说还没找到出路。
迷茫中,不禁想起李尚龙的倡议,拥抱AI。有人推荐可以使用某豆包和KIMI。于是装了一个豆包。搜索确实比某度更方便,还能对话,比较智能。昨晚跟小豆包聊,问它怎么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豆包很快就回复了,一要自我评估,基本要具备这三个要素:有稳定的情绪、同理心、好奇心与求知欲。二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倾听技巧、表达能力。三要有人际交往经验,人际关系质量怎样?处理冲突能力是否强?四是对压力和责任的承受力。
单就上述这些自我评估因素就让人打退堂鼓了。情绪嘛,活到这把年纪,相对来说趋向稳定,但一定不是一个能掌控情绪的人。对于同理心,这点是具备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前者不够,后者勉强,整体也就是五十分吧。倾听方面,可能倾诉更多一些,表达欲强,所以倾听就相对差一些。人际交往方面,值得依赖这点还算不错,处理冲突的能力不清楚,生活中应用的场景不多。对压力和责任的承受力。关于这点也是最担心的,心理咨询基本接触的都是负面的情绪,消极的故事,甚至是恐怖的心理状态,这样负面的东西积累多了,心理能承受得住吗?感觉有点害怕!
赚钱的想法没有磨灭,赚钱的路却一直没有找到。总是想搞钱搞钱,好像我穷疯了式的,或者说很缺钱用的样子。其实大错特错。这辈子,不是一个很有物欲的人。到现在,基本快接近零消费,对拉动社会经济是贡献最少的人。当然,也解决了温饱问题,与财富自由有很大的距离,但过日子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为什么如此想搞钱呢?
这位朋友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赚钱的能力。”
原来如此,我们不缺吃少穿,更不缺停下来休息的资本,为什么不休息?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价值。
人活着,最重要是价值,真的不是吃喝玩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