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近两个月的中兴通讯危机终结了,中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持续10年,这叫结束?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6月12日晚间,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全资子公司中兴康讯已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以下简称)达成《替代的和解协议》,BIS已于美国时间2018年6月8日通过《关于中兴通讯的替代命令》批准协议立即生效。
中兴通讯还分别公告表示,其A股和港股股票于6月13日复牌。
中兴危机剧终?
且看中兴危机:从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向中兴通讯下达出口禁令,出口权拒绝令(Denial Order)立即生效开始,中兴通讯A股、港股开市起同步停牌,中国商务部&外交部表态,中兴通讯2018年第一季报延迟,股票继续停牌,中兴通讯高层奔走,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时采取措施以遵守该拒绝令。
危机持续至5月,中兴通讯公告称,预计将按照程序向BIS提供资料;发布员工信:《坚定信心,力争最短时间解决问题》,并正式提交关于暂停执行拒绝令的申请,并根据指引提交了回应拒绝令的补充资料。同时外交上,特朗普发表推文,称和习主席正携手合作,为中兴通讯提供一条快速重返经营正轨的道路,并已指示美国商务部尽快完成。
直到6月,危机才逐步走向末端。中兴通讯已同意支付罚款和采取合规措施,来替代美国商务部此前针对该公司向美国供应商采购零部件执行的禁令;公司已在BIS的和解协议上签字,该协议将在美国政府批准并满足相关条件后生效;公司和中兴康讯已与BIS达成《替代的和解协议》,BIS已于美国时间2018年6月8日通过《关于中兴通讯的替代命令》批准协议立即生效;时至6月13日,中兴通讯A股、H股同步复牌。
历经近两个月时间,中兴通讯禁令事件终于迎来大结局。
多么痛的领悟,多么惨的代价
6月13日,停牌56天的中兴通讯A股、H股同步复牌。至此,中兴通讯的禁令危机终于告一段落。中兴通讯终于得救,但也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4亿美元罚款。根据协议,中兴通讯将支付合计14亿美元民事罚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在BIS签发2018年6月8日命令后60日内一次性支付10亿美元;在BIS签发2018年6月8日命令后90日内支付至由中兴通讯选择、经BIS批准的美国银行托管账户并在监察期内暂缓的额外的4亿美元罚款(监察期内若中兴通讯遵守协议约定的监察条件和2018年6月8日命令,监察期届满后4亿美元罚款将被豁免支付)。
替代和解协议中提出了对中兴通讯而言极为严苛的要求,其中短期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罚款及更换全部董事会成员、解雇涉事高层——30天内管理层大换血。根据协议,中兴通讯需在30天内完成更换公司及中兴康讯全部董事会成员、解聘公司及中兴康讯现任高级副总裁及以上所有高层领导。除了上述要求外,协议中还包括以下条款:10年新拒绝令、聘请协调员监督、提交审计报告、出口管制培训。
和解协议达成,中兴通讯表示将尽快恢复受2018年4月15日拒绝令影响的经营活动,并将全面评估2018年4月15日拒绝令和协议对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影响,重新编制及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
尽管和解条件颇为苛刻,但换来了中兴通讯的存活及其供应链的稳定,业内人士认为,这或是当前情况下中兴通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对于中兴通讯而言,活下来后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考验,短期间业绩难免会受影响。
由此看来,中兴通讯也将成为中国首个国企体制,但受到美国政府监管且长达十年的全球科技公司。
“中兴”将何去何从?
“我还有出路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其实中兴越来越难回答了,曾经辉煌的中兴通讯或许不会想到,一枚小小的芯片按下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暂停键”。突如其来的中兴危机折射出我国通信产业“缺芯少魂”的尴尬处境。未来“中兴们”何去何从?基站、光通信、手机,这三项是中兴通讯的主营业务。美国的一纸禁令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危机到和解,中兴事件可谓牵动国人的心,但是这也深刻暴露了走出国门的企业,在契约精神、国际危机应对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上的薄弱。不得不说,任何时候任何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强者当自强才是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是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在别人的院子里面种菜。真正的大企业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担当有多大,不是看市场份额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关键的技术。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兴危机终结只是暴露了问题的根源,而真正的“中兴危机”还没有接触。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突破,才是未来“中兴们”解决的危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