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拉萨

作者: 海上钢琴师405 | 来源:发表于2016-06-24 16:52 被阅读0次

    其实向往了很久,但没想到如此之快便有机会身临其境,所以难免有点受宠若惊、惊慌失措。来了很久,酝酿了更久,却始终不敢下笔,怕自己单薄的文字难以描述这片土地的神秘以及内心的复杂。一切都因为这座城叫拉萨,这片土地叫西藏。

    从山城坐着火车一路向西,没有丝毫停歇,错过了很多风景,但遇见的更多。不同于南方的温暖湿润,大西北的苍茫壮阔总让人不由变得大气起来。列车到达格尔木时是深夜,我们也未能一睹青海湖的芳容。而换上的加氧车厢,提醒着我们,目的地是那片高原。列车行走在羌塘草原,穿梭在可可西里,电影里熟悉的场景真实呈现在眼前。所有人都趴在窗边,期待发现藏羚羊的踪迹。于是,一路上便能听到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尖叫,一群爷们儿瞬间如孩子般纯真,欢欣鼓舞。

    其实来之前,自己便做了很多准备。看了许多有关的书,了解文化、宗教、传统、习俗,与西藏的朋友聊天,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更靠近、更理解,期待更深入、更理解。但当列车最终停车到站,却发现之前所有的了解都是徒劳,眼前的一切熟悉又陌生。

    走在布达拉宫前的路上,时间是早上九点,准备进去参观,离前一天预约的时间不足20分钟,不免加快脚步,行匆匆,色更匆匆。走了几步,便不自主停了下来,因为突然发现自己与熙熙攘攘的人群相向而行,唯独我一人。我驻足观望,期待发现同类,终于又发现零星几个逆向行走的人,没有欣喜,更多的是诧异。

    后来才明白,人群是在转布达拉,而且必须是顺时针转,只有游人才会逆时针而行。相向行走的人群,像两面互照的镜子,他们看见我们的慌张,我们目睹他们的淡然。逆向行走,很清楚便能看见迎面而来的一切,老人、小孩、男人、女人,或手持转经筒,或叩首前行,无人关注他人,唯独关心自己。从布达拉宫参观出来,现在后门依然能看到人流,远处的拉鲁湿地不时有飞鸟降落。这片号称中国唯一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被拉萨人称作“拉萨之肺”,每年吸引无数候鸟来此越冬。

    从布达拉宫走到八廓街,一路的街景都不断证明拉萨确实是国际化大都市。其实到拉萨之后,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明明是八廓街,大家都叫八角街?而后来证实的答案,让我忍俊不禁。据说,由于拉萨四川人很多,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所以久而久之就误读成“八角街”了。聪明的四川人,有趣的四川话。八廓街上有太多游人推荐的必到之处,选择太多,反而无所适从。但大昭寺肯定是必不能错过的一个,我也难以免俗。虽然在维修,依然挡不住游人的热情。站在大昭寺的屋顶,俯瞰整个八廓街,远处的布达拉宫清晰可见,抬头是湛蓝的天空,按当下的说法,这种蓝应该叫西藏蓝或者拉萨蓝。坐在大昭寺广场旁的刚吉餐厅,二楼的视角刚好能看见整个广场,游人如织,但吸引人的永远是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人。作为游人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但我清楚他们胸怀信仰,我则心怀敬仰。

    其实很想和当地人一样,靠在墙角晒晒拉萨温暖的太阳,但阳光太毒,脸皮再厚也挡不住,还是乖乖找个阴凉躲。可离开拉萨,到了高原,便连阴凉都找不到。山上除了零星分布的及膝地松,便再没有其他植被,再高点便是终年积雪的雪山,我一直想去看看。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视野,极易造成人们的判断误差,看似很近,实际很远,望山跑死马。悲催的是,走到一半的我才发现。海拔接近5000米,体能再好,走几步必然喘。后半程已经变成意志力的考验,感觉跟当年跑马拉松的后半程极为相似。一路上不时有鼠兔、乌鸦、秃鹫,好在没有传说中的狼。

    登上山顶,对面就是向往已久的雪山,中间隔着大峡谷,雪山至上而下积雪渐少,到半山腰已化成数条细小的溪流,流向山谷及两侧的沼泽。我坐着与雪山对望,突然很想说说话,周围空无一人,于是只能在心里与雪山聊聊天。启程回去,没走来时路,却发现了山顶周围大大小小的尼玛堆,比雪山更让人震撼。尼玛堆的旁边,还发现了一瓶喝过的农夫山泉,红色的包装格外刺眼,然后默默捡走。某人教育我说,眼前这么大气的风景,心没有理由小气。嗯,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不吐槽了。

    其实,这次本是一次不是旅行的旅行,只不过是浮生偷得半日闲。各种走马观花的集合,定是难以展现这片土地的魅力。没有旅行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少了他人的陪伴同行。好在这片神秘的土地还有太多未知的风景,值得我们再次驻足,而我一定会再回来。

    因为一颗不停跳动的心,永远有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拉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io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