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读书(续七)——随想录

作者: 黄土人家 | 来源:发表于2022-11-27 09:32 被阅读0次

    (三十六)

    读书,与作者以及书中各种人物对话,可以看到千种世界,看到万种人生。不读书,只能让自己的感觉和思想囿于一方时空。读书,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读《忏悔录》,可以了解平民阶层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呼声;读《绿山墙的安妮》,认识到即使身体残疾也要向往并享受阳光的生活;读《老人与海》、《热爱生命》,在艰难险阻面前,应该无畏死亡,顽强的去拼搏,去选择美好的生命。读《红与黑》、《俊友》,可以认清所揭示的人性无限的欲望。

    (三十七)

    依靠别人推荐的书籍去读,他只能给你一个“骨架”。通过别人的转述,只是他的认识和理解,不如根据自己兴趣和读书的深入,去找原著来读。这是一个捷径,读原著能让你认识到什么是原创的力量和鲜活的生命。

    (三十八)

    阅读尼采的著作,领会他的思想,顿悟出其中的精髓在于撼动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他发出“上帝已死”的呼声,提出一切价值体系必须重新评估。在批判宗教性“奴隶式道德”的同时,他主张将人置于“超人”地位的英雄主义的哲学人生观,揭露宗教精神及专制压迫的本质,其目的就是把个人地位和权利当作牺牲品。要做“超人”,就是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开发创新人生。尼采的生存哲学和主张影响了几个世纪,改变了许多人的思想及生活。

    (三十九)

    读大师们的哲学书籍,看看他们是在想什么问题和如何去想这些问题。比如如何定义“哲学”?一般教科书上定义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哲学家认为,这个定义太笼统。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世界观思考的是世界,观的是人生。要用眼睛去观,所观的是世界和人生的全部。哲学中的“观”是独立思考,是思考根本问题。哲学家这样想问题,给人一种新意。

    (四十)

    哲学这一词翻译过来是“爱智慧”意思,有些哲学书籍解释到这里就结束了,令人茫然。然而,“智慧”一词又是抽象的,怎么去解释?又怎么样去“爱智慧”?傅佩荣先生《哲学与人生》对“爱智慧”一词解释的通俗易懂。他把“智慧”概括为两个特征,一是“完整”;二是“根本”。“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寻一切事物的真相。”这一生活态度。把“爱”解释为温和、理性的“友爱”,与狂想炙热的“情爱”、广泛浮躁的“博爱”又不一样。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准确又有新意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读书(续七)——随想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ji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