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750:感恩与报恩要区隔开,不要被感情绑架

《资治通鉴》750:感恩与报恩要区隔开,不要被感情绑架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4-06-12 19:44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杨坚下诏推行新乐

【原文】

十四年(甲寅,公元594年)

春三月,乐成。夏四月乙丑,诏行新乐,且曰:“民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宜加禁约,务存其本。”

万宝常听太常所奏乐,泫然泣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将尽!”

时四海全盛,闻者皆谓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宝常贫而无子,久之,竟饿死。且死,悉取其书烧之,曰:“用此何为!”

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皆置公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司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禁止,给地以营农。”上从之。

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毋得治生,与民争利。”

秋七月乙未,以邳公苏威为纳言。

初,张宾历既行,广平刘孝孙冀州秀才刘焯并言其失。宾方有宠于上,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斥罢之。后宾卒,孝孙为掖县丞,委官入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累年不调,乃抱其书,使弟子舆榇来诣阙下,伏而恸哭;执法拘而奏之。帝异焉,以问国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与宾历比校短长。直太史渤海张胄玄与孝孙共短宾历,异论锋起,久之不定。

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

于是上引孝孙、胄玄等亲自劳徕。孝孙请先斩刘晖,乃可定历,帝不怿,又罢之。孝孙寻卒。

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八月辛未,上帅民就食于洛阳,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遇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令左右扶助之。

冬闰十月甲寅,诏以齐、梁、陈宗祀废绝,命高仁英、萧琮、陈叔宝以时修祭,所须器物,有司给之。陈叔宝从帝登邙山,侍饮,赋诗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表请封禅。帝优诏答之。他日,复侍宴,及出,

帝目之曰:“此败岂不由酒!以作诗之功,何如思安时事!当贺若弼渡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饮酒,遂不之省。高颎至日,犹见启在床下,未开封。此诚可笑,盖天亡之也。昔苻氏征伐所得国,皆荣贵其主,苟欲求名,不知违天命;与之官,乃违天也。”

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欲授以一州,贲对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

皇太子为言:“此辈并有佐命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

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我将为政,又欲乱之,故昉谋大逆,译为巫蛊。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众人见此,谓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

贲遂废,卒于家。

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车驾东巡。

上好祥小数,上仪同三司萧吉上书曰:“甲寅,乙卯,天地之合也。今兹甲寅之年,以辛酉朔旦冬至,来年乙卯,以甲子夏至。冬至阳始,郊天之日,即至尊本命;夏至阴始,祀地之辰,即皇后本命。至尊德并乾之覆育,皇后仁同地之载养,所以二仪元气并会本辰。”上大悦,赐物五百段。吉,懿之孙也。

员外散骑侍郎王劭言上有龙颜戴干之表,指示群臣。上悦,拜著作郎。劭前后上表言上受命符瑞甚众,又采民间歌谣,引图书谶纬,捃摭佛经,回易文字,曲加诬饰,撰《皇隋灵感志》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劭集诸州朝集,使盥手焚香,而读之,曲折其声,有如歌咏,经涉旬朔,遍而后罢。上益喜,前后赏赐优洽。

【原文华译】

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

1 春,三月,乐成。

夏,四月一日,下诏推行新乐,并说:“民间音乐,长期流于邪僻,抛弃了传统的乐谱,竞相谱出繁杂的新声,应该加以禁止约束,以保存根本。”

万宝常听到太常所奏乐,凄然流泪说:“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将尽!”

当时四海全盛,听到这话的人都不以为然;到了大业末年,他的话应验。万宝常贫而无子,过了很久,竟然饿死。临死之际,他将书取出,全部烧毁,说:“要这些东西来干什么?”

2 之前,台、省、府、寺等朝廷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官衙都设置“公廨钱”,放贷收息,以供日常开支。工部尚书苏孝慈认为:“官府向民间放贷谋利,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全部禁止,应改为出租耕地,收取粮食。”皇帝听从。

六月四日,下诏:“公卿以下都拨给职田,不可经营生意,与民争利。”

《隋书·食货志》:“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亦省称“职田”。

3 秋,七月三日,皇帝任命邳公苏威为纳言。

4 当初,张宾历开始推行,广平人刘孝孙及冀州秀才刘焯都指出历法的错误。张宾正有宠于皇帝,刘晖又附会他,一起抨击刘孝孙等,将他们逐出京师。

后来张宾去世,刘孝孙为掖县县丞,辞去官职入京,上奏重提当年的争论,皇帝下诏,留他任直太史,一连多年没有得到升迁,于是抱着他的历书,命他的弟子们抬着棺木到宫门之前,伏地恸哭。执法人员将他拘捕,上奏皇帝。皇帝很惊异,问国子祭酒何妥,何妥说刘孝孙的历书是正确的。

皇帝于是下令比较刘孝孙历及张宾历短长。直太史、渤海人张胄玄与刘孝孙一起抨击张宾历,争论激烈,很久都没有定论。皇帝令参考日食之事,杨素等奏:“太史一共上奏预测日食二十五次,全都没有应验,张胄玄所预测的,全部应验,刘孝孙所预测的,应验也超过一半。”

于是皇帝引见刘孝孙、张胄玄等,亲自慰劳勉励。刘孝孙请先斩刘晖,然后才可以确定历法,皇帝不悦,又将新历搁置。刘孝孙不久也去世。

5 关中大旱,人民闹饥荒,皇帝派左右去视察老百姓都吃什么,得到一些豆屑杂糠,呈献上来。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刻引咎自责,因此将近一年都不吃酒肉。八月九日,皇帝亲自带领百姓到洛阳就食,下令斥候不得沿途驱逼百姓。男女百姓夹杂在仗卫之间,遇到扶老携幼的,就引马回避,慰勉而去。道路艰险之处,看见背负重担的,皇帝令左右扶助。

6 冬,闰十月二十三日,皇帝下诏,因北齐、南梁、陈国宗祀废绝,命高仁英、萧琮、陈叔宝按时祭祀,所需器物,由有司供给。

陈叔宝随从皇帝登邙山,侍饮,赋诗说:“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上表请封禅。皇帝优诏答报。他日,又侍宴,告辞出去时,

皇帝目送他说:“此人之败,岂不是因为酒吗?怎么不把写诗的功夫,用来治理国家!当年贺若弼渡京口,他的人密启告急,而陈叔宝正在饮酒,看都没看。高颎进了皇宫,看见告急文书还在床下,都没有开封。这实在是可笑!是天要他灭亡了。当年苻坚东征西讨,将那些被他消灭的国家的君主,都加授高官,让他们继续享有荣华富贵,苻坚这是给自己求个虚名,不知道这是违背了天意;给他们官职,就是违背天意。”

7 齐州刺史卢贲因被控在饥荒时禁止人民出售粮食,被除名。皇帝后来又想给他一个州,卢贲被召见谈话时,说话不合皇帝旨意,又有怨言,皇帝大怒,于是不用他。

皇太子为他说话:“此人有佐命之功,虽然性格轻险,但也不能抛弃他。”

皇帝说:“我压制委屈他,正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没有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就没有我的今天。但是,他们都是反复小人,当初周宣帝的时候,以无赖得幸。等到皇帝崩逝,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让我做了顾命大臣。我将要执政,他们又想作乱,所以刘昉谋大逆,郑译为巫蛊。像卢贲这种情况,就是他不满足。任用他,他就桀骜不驯,不用他,又心怀怨望,是他自己不能取信于我,不是我抛弃他。众人见此,认为我对功臣薄情,其实不然。”

卢贲于是被废,死于家中。

8 晋王杨广率百官抗表,固请封禅。皇帝令牛弘等制定封禅仪式,既成之后,皇帝看了,说:“这事太大,朕有何德,担得起封禅?但当东巡,致祭泰山罢了。”十二月六日,车驾东巡。

9 皇帝喜欢鬼神吉凶的小数术,上仪同三司萧吉上书说:“甲寅,乙卯,是天地之合。今年是甲寅年,而辛酉日正好是冬至,明年是乙卯年,甲子日是夏至。冬至时阳气开始上升,郊祭上天之日,又正好是陛下的本命;夏至时阴气开始上升,而祭地之时,又是皇后本命。皇帝之德像上天一样覆育万物,皇后之仁同地一样载养苍生,所以,天地阴阳元气,就在这个时辰会合。”皇帝大悦,赏赐绸缎五百段。萧吉,是萧懿的孙子。

员外散骑侍郎王劭说,皇帝的面相好像一面盾牌,并指示给群臣看。皇帝喜悦,拜为著作郎。王劭前后上表,说了很多皇帝受命的符瑞,又采集民间歌谣,引用图书谶纬,在佛经中寻章摘句,攀附修改,曲加诬饰,撰写《皇隋灵感志》三十卷上奏,皇帝令宣示天下。王劭召集各州到朝廷汇报的使者,让他们盥手焚香,一起诵读,曲折其声,有如歌咏,经过十天半月,全部诵读完毕,这才罢休。皇帝更加喜悦,前后赏赐很多。


【学以致用】

这一篇,几点思考

01,关于音乐(音符)对人的影响

我们有时候对这方面的觉察是不够的。

一个健康人发出的声音,与一个病人(或将要显现生病状态)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声音是能够辨别一个人的疾病的

同样的原理,一个国家流行的音乐当中,也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运行是否出了毛病。

那么,换个角度体会下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听悲伤的音乐(歌词)是不是很容易共鸣?

但你有没有意识到,悲伤的音乐会反过来加重你悲伤的心情?

我很早以前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的手机音乐库里面,凡是悲伤格调,或者歌词意境低落的音乐,我全删,基本不听(仅个人行为),不是因为歌好不好的问题(我也不专业),而是它会让我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使得负面情绪加重。

所以,我们得注意音乐或者音符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对小孩的影响,它到底是安神的,还是伤神的(五臓六腑的影响)?,这得自己觉察。

02,“公卿以下都拨给职田,不可经营生意,与民争利。”

这里的公廨钱,职田,意味着隋朝的金融系统,财政与税务系统出了问题

(宋 王安石《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扬州守职田,岁常得千斛,然遣吏督贫民耕,民苦之,公不使耕。)

同时,再加上前面的均田政策(有人觉得隋朝是为了清理瞒报的户口,方便征税和劳役)

这应该算是隋朝快速灭亡的导火索之一,只不过通鉴重点是以政治角度看历史,而不以经济的角度看待历史,所以记录的少。

03,“上帅民就食于洛阳,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

这是杨坚的一场真心实意的作秀。

如没有制定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政策,老百姓依然有可能挨饿,这次有杨坚老大带着一起去洛阳,那么,下场出现灾荒呢?杨坚老大还来不来呢?

04,“此辈行诈,顾命于我。我将为政,又欲乱之”

这一段有意思,说明了几点:

1,杨坚很懂得逆取顺守的道理,他是拎得清的人

他知道这些人的人性特征,可以感谢,但不能重用。

2,感恩与报恩要区隔开,不要被感情绑架

感恩,更多的表现在精神方面,就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善意,那么,自己把他的这种善意的精神传递更多人,使得他當年的善意没有浪费掉。

报恩,更多的是财物上的回报,但如果你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就不应该因为个人关系而拉入公司里面,并且承担重要岗位。

一个组织的运行,各个岗位不仅需要专业的水平,更需要有很高的道德要求,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历史上那些外戚作乱,很多时候的缘起,就是把一些不专业(治理能力以及道德文化水平)的亲戚放在重要的权利岗位上,于是组织开始异化,奸臣开始当道。北魏孝文帝的接班人元恪就是如此所为。

3,不要帮人做坏事

郑译等人,用非正义的手段帮助杨坚夺得最高权位

这一点杨坚很清楚,很开心,很感谢,但也很厌恶

他厌恶的是,将来郑译这些人会用同样的方法,辅助别人把他赶下那个座位。

这是人性的特征之一

所以不要帮人或者教人做坏事。

4,当你筹码不对等的时候,想要“成交”,就不要要价太高

当杨坚正式掌权的那一刻,郑译等人的筹码已经与杨坚不是一个档次了,至于怎么个议价,这就得看杨坚怎么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750:感恩与报恩要区隔开,不要被感情绑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nw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