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脱离只学习无行动的怪圈

如何脱离只学习无行动的怪圈

作者: 郑洁118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21:30 被阅读137次

    早上读007战友的文章引发思考。

    文章中说,曾经她认为学的多了,生活就会变得更好,可是发生的实际情况却是囤课无数,行动没有跟上,学习与输出比例的失调导致她越来越焦虑。

    蓦然想起自己曾经的状态也是这样,报了很多课程,不断学习却没有输出,是因为认为“还不够好”,因为重点落在了“我不够好”上,对自我的认知也发生了严重偏差。

    完成一个工作,常常别人觉得很赞,我却在心里默默地打叉;

    一些机会,执着的认为“我不够好”,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推开;

    一次又一次推开的其实是自己的心,当把自己贬低到尘埃里,没有任何动力向前走一步。

    心潮澎湃的制定计划,却因为不够好不敢向前走一步,没有行动,就更加的觉得自己是个loser......

    恶性循环。

    觉知和复盘带来翻转

    “不够好”这个木马程序烦扰已久。

    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禅修之后。

    7天的止语禅修,在坐禅中看到念头的飞来飞去;

    在行禅中,看被虫咬过的花依然绽放如昔;

    在心越来越安静的时候,收到每件事传递的讯息。

    回到生活中,养成了翻阅生活中“隐形OH卡”的习惯,看见带动觉知。

    第二个转折点发生在写复盘之后,不是月复盘、日复盘,而是做完一件事情后的复盘。

    这件事情不见得有多大,但借由复盘这个动作,看到自己做了什么,哪些成长值得被看见,而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没有陷进自我批评的漩涡里,而是中正的看待自己,充满善意。

    复盘,让我完整,每一件事情的完整,都累积自信。

    做到了从微小之处起步,不必完美。

    行动、行动、行动

    放下计划,放下控制。

    做。

    做到。

    做到了(liao)。

    有对梦想的期待,但不执着于实现的路径。

    在不断的尝试、行动中,就不足的部分再学习。

    《行为设计学》里提到,“改变很难,是因为人们不堪重负,甚至耗尽力气。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竭。”

    如果你把精力全都用在了内耗上,你还有多少精力用在成长上?

    厘清区域的精进

    Ted里有个演讲曾提到:

    生活中,我们有两个区域:学习区和展现区(输出)。

    在学习区,希冀进步,将精力集中在那些还没有掌握的东西上。我们意识到自己会犯错,并且知道会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在展示区目标是做到最好,去执行,在已经掌握的东西上集中精力,并尽力把错误缩小。

    这两个区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在进入区域之前,厘清楚我们要进入的是哪个区。

    目标是什么,精力专注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期望。

    在展现区将展现最大化;

    在学习区将进步最大化。

    在学习区的时候透过刻意练习去精进,不怕犯错;

    把精力集中在舒适区之外,做超越我们正在做的事;

    在重复和调整中得到反馈,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任务。

    有目的的在学习区积攒技能,然后将其应用于展现区。

    螺旋式上升的成长。

    在学习区有效精进的方式是:

    坚定一定会进步的信念;

    成长目标必须明确(时间、精力有限,将它用在聚焦的目标上);

    勇于试错、检视过错(将精力集中在下次如何做的更好);

    观察、模仿、刻意练习、分享。

    把时间用在更多的探索上,在行动中调整完善。

    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脱离只学习无行动的怪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om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