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对历史棋局,我是“旁观者迷”

面对历史棋局,我是“旁观者迷”

作者: 不是什么都能逗的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16:13 被阅读0次

钱锺书在《围城》中说:“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用这句话来形容历史也颇为恰当。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好像认真研究历史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辙让人类社会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一样。

其实,那些看似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背后都有必然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果说历史是一盘棋的话,并没有那么多的昏招臭棋可供人饭后谈资。这也是我看《历史的棋局》时的蕞大感触。

这部由《国家人文历史》期刊社编著的历史类通俗读物,秉承着其一贯的“真相、趣味、良知”的理念,以深入独到的专业解读为我们揭开了一个个历史事件的面目。很多文章读完后让我豁然开朗。

比如第一篇的《夫差为什么会放过勾践?真的是因为西施吗?》,我们见到的蕞多的说法是夫差惑于美色,刚愎自用,而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越国的公关运作和战略忽悠被拔高到了中国史上的顶尖水平。

但是本文通过对吴越国势的分析告诉我们,吴国也是有苦难言。越国地形不利,急于抢占杭嘉湖平原以对峙吴国;而吴国西邻强楚,北邻霸齐,对越国只能是采取暂时防御的策略。

后来,晋吴结盟共同对付楚国,楚国只好扶持越国以增加吴国战略负担。随后的几十年,吴国与楚国、越国多次交锋,国势渐衰。公元前494年越国伐吴失败,为保存实力请求和谈。

伍子胥看清了越国诈和的意图,坚决反对议和,但是他却看不清吴国自身的迫切需求:越国尚存一定兵力,灭越不易;越国仍有山地里百越部落的支持(百越部落贡献出西施这样的美女说明民心未弃),民心不失,即便征服了越国,也难以有效利用;战事如果拖久了,其他国家会趁机背后补刀。

所以吴王夫差接受和谈是为了保障本国利益,并非短见。如果不是后来他一意远征中原,又逢吴国遭遇灾荒,吴越长久和平共处确有可能实现,也就不会有后来勾践复仇成功令夫差成为笑柄这样的历史故事发生了。

类似的精彩观点还有很多。比如刘邦开国后给人以大杀功臣的印象,其实他进行的是教科书级别的削藩操作。他在获得压倒性优势之前完全隐藏自己的意图,隐藏到韩信、英布这样的顶尖人物都心存侥幸。哪怕获得压倒性优势之后,他仍然用最小的成本去削藩。与之相比,后朝朱允炆和康熙的削藩业绩就逊色多了。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看了《历史的棋局》你就知道,历史上很多人下的那些棋其实都很高明,反倒是后人因为对史实掌握不详而妄加评判居多。

相关文章

  • “旁观心态”绊倒了多少人的成长脚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 对这个成语通常的解释是: 何为当局者?“当局者”是借用下棋的术语,陷入棋局中的人;旁观者...

  • 情感是互通的

    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当局者是真的迷吗?还是说ta不愿意相信旁观者,更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内心。或许ta已经感受...

  • 2017-11-02

    “恋爱这棋局,当局者迷,旁观者痴。” 我见过斯斯文文的女生在外偷人的,也见过大大咧咧抽烟喝酒的姑娘坚守爱情的。 见...

  • 2017-11-02

    “恋爱这棋局,当局者迷,旁观者痴。” 我见过斯斯文文的女生在外偷人的,也见过大大咧咧抽烟喝酒的姑娘坚守爱情的。 见...

  • 读《人生》,解人生

    人生是一盘晦涩难懂的棋局,深陷其中,自以为无路可走,殊不知千万道路隐藏其间。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生是茫茫一片的...

  • 棋局迷客

    我自幼喜好象棋,可谓一入棋局深似海,曾一度达到痴迷甚至几近走火入魔的状态。走了那么多年的棋,不知磨损了多少棋子,也...

  • 《红楼梦》笔记(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盘棋局,当局者有时候总看不到关键所在,旁观者却一语道破。《红楼梦》第二回借冷子兴与贾雨村...

  • 愈合。

    我们总是不爱看清自己。 就像那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身困棋局难以找寻出路,而跳出圈子便豁然开朗。 生活如此,感情亦...

  • 当局者&旁观者

    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言差矣!有时候“当局者”并未迷,是不得不迷;“旁观者”也未必清,是未入浊池。 不信?...

  • 人生如棋局

    人生仿佛就如棋局一般,总会有人认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当到了这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历史棋局,我是“旁观者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pm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