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札记:《变革的方法》一书观点摘录

读书札记:《变革的方法》一书观点摘录

作者: 王红顺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16:13 被阅读0次

《变革的方法》一书读书札记

《变革的方法》一书是沈祖芸先生所写,现摘录触动我内心的76个核心观点。

1、李希贵语:艰难的路上不会拥挤;顶峰不是休息地方。

2、不奢望统一思想,但力求统一目标。

3、要让变革成为大家的共识。

4、变革不要齐步走,让正确的人分批上车,领导者要站在变革队伍的中间。

6、一个组织最大的浪费是经验浪费。

7、把变革设计为成功之上的成功。

8、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会学习地方。

9、开启变革的两个抓手:是发现关键人物并与他们建立联系;赋予变革更高的立意。

10、变革要在传统基础上的自然生长;把大家想法接生出来,让每个人都认为变革是自己的事。

11、如果想建造一艘船,首先要做的不是召集人们去采集木材,也不是分派这样那样的任务,而是要激发他们对大海的热情向往。

12、学校竭尽全力帮助老师,以便老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

13、改善食堂伙食、安排课间茶歇等,满足的是老师的生理需求;下午三点半以后帮老师接孩子、成立交通事故救援队等,满足的是老师对安全的需求;为老师过集体生日、组建教师兴趣社团等,满足的是老师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开展名师讲堂、表彰年度功勋教师等,满足的是老师被尊重的需求;帮助老师将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为知识分享、设立领导力培训项目等,满足的是老师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设计速赢项目,学校就可以满足老师在不同阶段生长出来的不同需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层面的需求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领导变革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轻易指责大家怎么境界那么低,而是要让大家先看见收益,再期待成长。

14、变革采取的方法是让正确的人分站上车。明确关键人物,每一站让正确的人主动上车。成立项目组(骨干中的领跑者、有成长潜能的骨干苗子、非正式群体中的意见领袖)让第一批正确的人上车;走出对抗期,让第二批正确的人上车(尤其是意见领袖),进入探索期和投入期,让更多正确的人上车。

15、变革曲线图:拒绝→对抗→探索→投入

16、领导者必备的两条变革心法:鼓励先进,允许落后;领导者要走在变革队伍的中间。

17、从先瞄准再开枪,变成先开枪,再瞄准。

18、能用结构解决的,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就不用开会。

19、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是老师的时间,老师的时间是否真正花在了学生身上,以及花费时间的多少,决定了教育质量。

20、把资源用在离学生最近地方,减少管理层级,让组织扁平化,疏浚资源流向一线的路径,使其畅通无阻。

21、寻找内部客户,使协同的力量自然发生。

22、不让有权的人理财;不让理财的人有权。

23、组织不应该只有领导一个大脑,而应该有一个分布式的大脑。

24、教师能力标准:基础条件+教学与学术+课程+教育与教学管理+学习空间改造+家校课程

25、精确的分数并不等于正确的评价。要什么评价什么,才能实现目标、过程、结果的一致性。

26、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

27、不能把素养当作业绩。

28、研发只有产品没有人;只评价产品不评价人。

29、研发平台运行:项目制+委托制+第三空间

30、设计帮助员工成长和成功的机制,最终实现将个人目标提升到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第三种使命。

31:知识管理:将个体经验转化为组织智慧。将员工个体经验不断萃取为组织共享知识,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

32、首席知识官是知识管理的枢纽。首席知视官进行知识管理时要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第一,善于捕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发现经验的矿藏在哪里。“求教”这个案例就是挖掘了成熟教师的经验宝藏。

第二,善于联手不同的专业人员,对个体经验进行开采与打磨,使之变为流程、规范、原则、制度,甚至变为诀窍或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就是将知识“生产”出来。第三,善于搭建流通机制,把知识输送到有需求的人那里,实现人与知识的匹配。总的来说,一个组织的首席知识官既承担着知识探测、开发打磨、转化、传播的责任,也肩负着将个人经验沉淀为组织知助使命,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枢纽。

33、一个组织要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有很多标志。但是,只要员工的大部分经验无法成为组织的共同财富,就不能说它是学习型从现实情况来看,组织中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34、知识产品化15字口决:左右看一眼,高处学一层,同类再验证。(经验的开采,知识的翠取、智慧的转化)。35、知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知其如何为之。

36、让知识产品流通起来。

37、找到每个老师伟大的地方,并且帮助他们在伟大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38、撬动油门,而不是推轮子。激发永远比控制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39、一般来说,阻力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可抵消的阻力、可转化为动力的阻力、“沉睡”的阻力和真实的阻力。这个工具可以与力场分析工具结合在一起使用。比如,通过力场分析把所有正反向阻力拆解后,就可以看到哪一组阻力可以相互抵消,把这一对阻力列在“可抵消的阻力”一栏中。然后再重点看抗拒力量,如果相对分值较低,就说明它有转化的可能,那就将其列入“可转化的阻力”一栏,并注明转化的办法。还有一些阻力,如果你不去碰它,它就不发生作用,就可以列入“沉睡的阻力”一栏。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你脑子里需要多长一根弦,对它进行密切关注,但不必去触碰它。这样一来,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阻力就浮出水面了,可能也就一两个。有了这个阻力归类工具,你就不会把阻力视为坏东西,而且随着阻力被一一拆解和安置,你的内心也会踏实很多,办法也就呼欲出了。

40、限制激发创新条件下,既要…也要…,在充分考虑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后,为组织找到新的平衡,创造出第三条道路。

41、2021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领,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朔负粗。这同样是既要课业负担适度,也要保证学业质量。十一学校找到的“第三条道路”是课堂。为什么?学生之所以要补课、要增加作业负担,是因为课堂效益不理想。学生在课上“吃”不饱,就只能去课外“加餐”。相反,如果课堂效益足多高,学生自然也就不必去参加课外培训了。十一学校本来就重视课堂效益,“双减”政策一出,学较又选一步借力发力,成立了作业设计中心、考试命题研制中心、学习珍断分析中心、课例研究中心这四大研发平台,专门研发提高课堂氢学效益的产品。也就是说,当学校里的每一堂课、师生之间的每一次教与学互动都能达到很高的质量标准,不就可以满足“既要?…也要…”了吗?而要解决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不也正是提高老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应有之义吗?这么一来,不只是顺应,更是跨越。以前学校也想着能支持老师进一步精进课堂教学质量,但在习惯性的节奏下,调动起来可能有些难;现在“双减"政策一来,反倒给了学校一次机会,正好顺水推舟,来一次专业提升。

42、帮助别人=交到朋友。

43、只有让组织目标主动融入个人目标,把个人目标提升到组织目标的程度,变革才有可能成功。

44、把学校文化股份制。

45、人们从来都不是反对变革,而是反对被变革。

46、避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高利害竞争,取而代之的是个体和自己的竞争。

47、当看到一个人的人性弱点时,不要急于去放大,相反,要立刻在他身上找到一个人性优点去发扬。

48、让学校所有的场所都承载学生的学习。

49、加油,不要让给你机会的人失望。

50、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三大关键点:把握住行业命脉;在容易出问题的领域亮明态度;在模糊地带设置是非边界。

51、十一学校核心价值观:认可稳定的教学质量以追求学生长远利益;竭尽全力帮助教师,以方便教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润滑关系以奠定教育的基础;把钱花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52、坚持“决策发生在信息最充分的地方”原则,让听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

53、聘任是最好的评价。学校实行教职员工与学部、部门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尽可能让教职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54、根据承担责任的需要,让处在不同岗位的人拥有相应的权力。能给下一级的权力,不要留在上一级;能在下一级组织的活动,就不要放在上一级;能在上一级处理的麻烦,就不布置给下一级。任何权力都要有相应的监督,对每一个岗位都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确保责任的落实,防止读职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55、学生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你在学校中的价值就有多大。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憾,但都不可以轻慢学生、忽视教学;我们可以原谅许多,但永远不能原谅的是对学生和教学的轻慢态度。

56、在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学生;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跟道德品质没有多大关系,每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不要埋怨学生,当教育教学效果不如意时,先检视自己;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对公平的期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十分小心地呵护每一位孩子的世界,即使她是不完整的。

57、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我们的“本来”在不断折旧,必须通过持续学习以实现自我保值和升值;要注意职业规划,不断更新自我。

58、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需要一定的相处时间,只有在师生相处中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教育。

59、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建设应与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建设应立足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学习规律,能支持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育,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确立人生目标。

60、课程是经典社会生活的浓缩,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把人生先活一遍”。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来认识世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去改造世界。确立系统的课程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诊断进行系统思考,增强课程实施的整体效益。

61、让课程本身成为学生爱上学习的理由。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要充分考虑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化,通过设计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动力,用工具、脚手架支持差异化的学习过程,生成深度体验,并将一致性评估贯穿始终。

62、发现、唤醒和帮助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发现学生潜能比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加重要。实施全人教育,要将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装上自我成长的发动机。

63、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64、重视日常行为规范落实。重视起始年级和学科学生习惯养成的战略作用,梳理不同年级应该强化的不同习惯,逐一养成,引导学生学会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什么事。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细节。

65、学校将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改革,贴近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成就感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将通过课程开发、资源整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更新使教育教学不断贴近学生认知规律。

66、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老师展示自我的地方;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从来不提问的学生不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学生;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自己的手底下得到解决;不占用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

67、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规划、自我调节、自我建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68、狠抓落实才能提高质量,学了要会,会了要对;在没有射中的靶子上再射一箭。

69、合理地调节和设定教职员工事业、情感、待遇和健康之间的平衡;将组织目标主动融入个人目标,把个人目标提升到组织目标,形成尽可能大的交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70、要选择在产生最大价值的环节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

71、防止“路径依赖”。过去的经验解决不了新的问愿。必须用改革的方式,而不是用倒退的方式,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72、条养成使用工具或模型思维的习惯。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或新挑战时,不要简单行事,相反要学会使用工具、脚手架,甚至用模型思维从现象看本质,并在充分考虑限制因素中改变可以改变的,力争系统结构化解决问题。

73、不要埋怨队伍不行,其实同事往往认为是管理水平不行。领导者要用“瓶颈总是在瓶子的顶部”来提醒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想就通了: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疯了。

74、领导者要不断扩大认知半径,矫正和突破原有经验;要不断寻找制高点,发现自身盲区和盲维;要在“如果下次再来,我会改进些什么”中梳理关键成功要素;要从我不同意的观,点和做法中思考有没有值得借鉴吸收的部分。用思维方式成就组织关键能力,谨防“优秀成为卓越的大敌”。

75、让教师成为自己的CEO。

76、团体必须通过评价鞭策那些穿着闪亮鞋子,却怎么也走不快的人。

相关文章

  • 与读书有关好处摘录集锦

    暑假读书札记分享:与读书有关好处摘录集锦 一、读书十大好处(摘录) 1、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

  • 读书札记:《英语可以这样教》读书摘录分享

    读书札记:《英语可以这样教》读书摘录分享 本书作者是沈丽新,小学英语教师,儿童成长的陪伴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

  • 【读书摘录】《给教师68条写作建议》

    35.《教师不可不知的两个读书观点》 一、摘录两个观点: 1.不被动读书,不再让别人替自己读书,不再读“二...

  • 读书札记:《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第二版)读书摘录

    读书札记:《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第二版)读书摘录 该书作者是王晓春先生,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崇拜的名星,我是他的忠...

  • 观点摘录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划分 哲学按唯物唯心的划分是拉美特利最先提出的,之后费希特亦使用了这一划分标准。就马克思本人而言...

  • 无条件的爱从接纳“感受”开始

    《奥斯卡和玫瑰奶奶》读书札记 内容概要: 金句摘录: 1.生命是一份奇特的礼物。一开始,我们高估了这份礼物,以为得...

  • 论读书——李克老师

    读书札记: 读书必须加以思考,否则绝对不会有收获。叔本华如是说 读书是有方法的。 叔本华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输入...

  • 札记摘录

    第一部分。 网瘾,就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孩子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一直没有父母的陪伴,自然会逃避,自然会上网去寻...

  • 第245章 认知觉醒-阅读和写作

    把书的内容和观点,转化成自己的话。一直觉得摘录是比较好的读书方法,保证原汁原味没有曲解。而费曼先生坚持认为,无论学...

  • 常作印:不做庸师

    今天读《与优秀教师同行》一书中收录的《教师需要补点哲学(常作印 )》,很赞同他的观点,有几段很精彩,摘录如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札记:《变革的方法》一书观点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pm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