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何你总想着:「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

为何你总想着:「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

作者: 酣河 | 来源:发表于2016-04-24 17:06 被阅读202次
    #完美#

    1.

    事先声明,「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是缺乏自我认同的表现。

    倘若一个人缺乏自我认同,则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弥补这种心理上的缺陷,譬如,通过别人的认可及喜好来获取存在感与归属感,潜意识地将关注焦点聚集在自身的缺陷上,难于从自我价值肯定中获取自信心。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包含:待发育阶段的幼年及情绪敏感的青春期中,所处的生存环境及成长环境需要承受外界的持续否定和压力。

    上述的压力可能包括:父母的严苛要求、甚少软化的态度、棍棒教育;上学时受欺负、被孤立的经历;重男轻女思想浸淫下,自小受到不公平对待;情感方面受挫、告白被当众拒绝;强烈的落差对比,包括学习成绩、家庭境况、生活环境等。

    而这类人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过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深层次去否定自我,压抑自我需求,习惯于低视自我,做事前多考虑别人,使别人感到舒适,对自我缺乏争取既定权益、向外界诉说需求的自信。更多时候,他们坚决地依靠自己,鲜少向他人求助,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多数依赖外界的眼光,并试图令自己跟其保持一致,拼命合群,敏感脆弱,不停刷新“毕竟好受一点”的心理安慰。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当与他人呈现自我认同的表面融合状态,以别人的目光作为一面镜子内视自身时,往往得到的镜像都是畸形的。大多数时候,身处其中的人是不自知的。

    严重的话,可能会演变成努力压抑自我去迎合别人的需求,像有求必应、委曲求全、不懂拒绝、不会吵架、不愿意得罪任何人的“老好人”作风等,这种行为的产生或许被曲解为“害怕失去的潜意识自保”,愈害怕,愈会不断降低自我诉求,放大他人需求及情绪。

    简单来说,与“从不取悦别人”结果形成相似,“试图讨好别人”皆是某项心理变化过程。后者往往归属于自卑心理中,并时常在大众鸡汤文中拿出来作为批判对象。这里,需要声明的是,“试图讨好别人”并不是性格软弱的体现,而是在特殊的情境下,大脑在比较、均衡后做出的让自我感受更良好的潜意识选择,譬如合群后带来的集体感、存在感及被关心感。

    这就像一个金字塔结构,随着心理状态情绪的变化而改变对外界的看法。

    最底层的是自卑状态,一般自信心严重缺乏,不仅对自身缺乏信任,对外界他人同样缺乏信任,不相信自己也能得到他人的善意,偏执地营造出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常态,即你好就是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二层是自我诉求的认知及表达状态,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及情绪、喜欢或厌恶,对厌恶的敬而远之,对喜爱的表达善意。不过,如果过分的话,可能会演变为自我中心,即前一种状态中的施为者。

    最高一层则是高情商的心理状态,即不轻视自己,也不高看别人,平等理性地与外界相处。这时候的适度取悦别人,不是为了获取自身在群体中生存的不得已为之,而是在保持自我完整及独立的前提下,设身处地为他人顾虑,为他人着想,努力向感同身受靠近,跟讨好别人有着本质区别。

    插个“猴子和果子”的故事。

    上帝拿果子去引诱猴子,告诉猴子:果子长在深山中,味道鲜美异常,无与伦比,吃下去后便可长命百岁,筋骨强壮,得道成仙...猴子信以为真,历尽磨难得到了果子。那么问题来了,果子的味道是甜的还是酸的?

    果子尝起来倘若是甜的,那么皆大欢喜,猴子吃完后继续过猴子的生活;可若是酸掉牙的涩味,猴想不是果子的原因,而是自己还没找到那种神奇的果子,找到了就是对的味道了。先前同上帝许下的契约没有变,契约里构想的大好前景也没变。

    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果子对猴子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换言之,社交对我们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2.

    先放下社交不谈,不如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目前状态是“我”不完美,目标状态是完美。而相应地,当目标状态达成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完美”了,那么,“别人喜欢我”这个命题是充分成立的。所以,这句鸡汤就是告诉我们,获得别人喜爱的前提是完美,而完美的必然结果是赢取别人喜欢。

    一派胡言。

    完不完美的状态跟别人是否喜欢自己有什么直接联系,“我”自身的价值为什么要取决于别人的肯定,若是得不到肯定,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价值?另外,谁规定,若是优秀,就一定会得到别人喜欢,与这种理论相似的还有“你有出息了还怕找不到对象”、“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以及“等我优秀了,再去谈恋爱”。

    完不完美、爱得深不深,那都是你自己的事。

    如果始终坚持「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那么必然将自我的能力与意愿同他人的眼光与回应对等起来,并不关注他者的需求与感受,是典型“我执”的一种,也是隐藏较深的自我中心论。分解来看,“我”做到完美,所以别人喜欢“我”,除去强制性地绑架他人的思想,要求与自己的一致,而且嫁接自己的想法到别人头上,甚至将他人的路子都规定好了,便是喜欢你,爱你。

    换个角度,“我”爱你,“我”优秀也是“我”自己的事,跟他人没关系。

    “我”活得自律、自爱、自尊,“我”的价值本就不需要别人来进行鉴定认可,如果完美,关系亲密的人会因此衷心祝福你、关护你;不完美,毋须竭力去按别人的说法塑形自己,刻意去营造一个完全和谐的人际状态。与其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如将专注点放置自身。因为“我”知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别人是否认可,不能摇摆我分毫的自信。倘若喜爱,那么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不过,这种“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效果还是很充分的,至少在失败归因上可以体现出来。

    信奉「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的人往往在失败受挫时,不会怪罪于环境、资源、能力等固化因素,而常常认定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为了达成目标,所以自己还要加倍努力,基本上不会怀疑这个论题本身的正确性。

    因此,会有大量的鸡汤文告诉你:只要你减肥了,变美了,懂时尚了,学好外语了,读过好书了,眼界开阔了,变优秀了,一切就好办了,世界会铺满鲜花瓜果,萦绕馥郁芳香,铺展成一条坦途到眼前,敢想不敢想的都能实现,一切今天的问题,在“更强的明天”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说法无可厚非,毕竟生活还是要充满希望的,人也需要动力才能进步。不过,犹生另外一种悖论:“我”努力变优秀,可能结果并没什么卵用。而那些努力将这种观点传达给别人的人,通常被视为负能量,是不入流的社会边缘理论,或者说,缺乏广泛大众认可度的个人 保留娱乐项目。

    所有的鸡汤文都会告诉你,“要成为更优秀的人,遇见更广阔的世界”,却鲜少有人提到:在不断追求完美自我的长途跋涉中,如何实事求是地与真实的不完美自我相处,如何调节乖张情绪、不跟自己为难,如何开解自己即便不完美也没关系,结果不理想也没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别总一味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多时候,条件或许极为约束,用有限的资源来做一些没有把握的事,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无奈何。倒不如率性一点,尽人事,听天命。

    3. 

    重新回归到社交与价值的问题上。

    「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个命题中,提供了有关社交的一种极端看法:渴望得到认可与喜爱,发生本体与他体利益交换的极度不平衡。

    在第一段中,我们有提到果子的概念,假设将果子看作是有用社交,那么在追求果子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包含:果子提供给我们什么好处,吃了果子我们有哪些变化,为了吃果子可以付出怎样的代价?

    也许这种说法不清晰,那么我们遵循why-what-how的顺序依次解释:

    Why-为什么非得要人喜欢你,有人喜欢又怎样?

    What- 别人的喜欢给你带来什么,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How- 怎样让别人喜欢自己,你愿意做什么让别人喜欢你?

    在这一通类问题的前面,我们得承认两点:达到完美状态是不可能的;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也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人无完人,你足够好,他们并不坏,只是你们怀抱着不同的信念和准则,过着各自的生活而已。

    通常,渴望得到别人喜爱的人在社交上表现得更加急迫,前期在人际关系上遭受挫伤的经历使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经营一段感情。特别当身处群体环境中,为了急于获取他人的接纳及关注度,他们可能存在两种极端:夸张地表现自我、呈现与本我不同的状态,或者是愈发加剧的人群劣势中的应激反应。

    普通意义上,一般在生理素质出现神经绷紧、出现窒息感、无助感乃至极度紧张感时,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最基本要明确的一点是,社交困境是大众化的,面临类似问题的,还有很多人,至少包括自愈后走出困境的人。所以,“我”的困境并不特殊,“我”的孤独也不孤单,“我”照样可以成为不害怕困境、勇敢果断解决困境的人。

    在社会关系中,譬如同学、同事及夫妻,感情付出与回报的最好状态应当是动态供需平衡——在这里,将感情进行了简化,不考虑父母关系、家庭背景、财力等因素。所以,经营一段感情,就要对其本身负责。就像摔倒了爬起来,也要想想怎么摔的。那么,倘若在一段人际关系中,需要其中一个人持续不断地努力付出,做出类似讨好的举动,一般也是难以为继的,即便可能牵强地维持,也依旧是不平等的。

    这时候,不妨理解一下平等的含义。

    我们经常提到朋友交往要有共同语言、共同话题。什么是“共同”物质?即你所提供的资源和物质刚好是我所需要的,我掌握着的恰恰是你渴求的内容。如果没有,我就努力去具备,实在不行,再找其他可替代对象。这并不代表着“我”在讨好你,害怕自己不够完美配不上你的喜欢,而是“我”情愿为了你武装自己、改掉原有的坏习惯、竭力去适应你的生活状态而许诺下的甘之如饴。

    至于,情人之间,“我”做这些努力,不过是因为,“我”足够喜欢你。

    最好的状态是,犹如磁铁,我们相互吸引、交换观点、平等相处,我们在某一领域分享同样的乐趣,或者相异的想法,却相谈甚欢,说得酣畅淋漓、相见恨晚。当出现偏差的时候,争吵甚至冷战并不代表“我”不喜欢你了,而是“我”变得更了解你了。

    你的弱点、你的长处、你的好与不好,我全晓得,可这些并不妨碍“我”喜欢你。

    我从来不是因为你是谁、你是否优秀而发出喜欢的信号,而是,我也在努力地靠近你,我也在忧虑是否配得上你的喜欢。上帝证明,我喜欢你,是你的整个人,包括你的不完美。

    而亲爱的,你同样要告诉自己:让所有人都喜欢是不可能的;不完美也是值得被爱的;除去喜欢我的人外,剩下来那些吹毛求疵的人,喜不喜欢,或者是否喜欢,那是他们的事。反正,我自己欢喜得不得了。


    觉得喜欢的话,留个赞再走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你总想着:「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qx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