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心理
案例节选 〡 一位高龄宝妈的焦虑(日更打卡11天)

案例节选 〡 一位高龄宝妈的焦虑(日更打卡11天)

作者: 浮生长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5-04 23:24 被阅读0次

【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高龄宝妈带娃,除了身体上的力不从心,有时,心理上也会因为年龄,产生不适或障碍。

来访者是二孩政策放开后的高龄宝妈。45岁时,小女儿出生,现在孩子6岁,她51了。

她想解决的两个问题,都与孩子有关。:

        01 丢脸吗?恐惧吗?

第一个焦虑,是担心自己年龄大,孩子会觉得丢脸。

她带孩子出去玩,孩子的小伙伴们偶尔会叫她奶奶。

去幼儿园接孩子,遇到其他家长,也会被很迟疑地问到,该如何称呼她,是妈妈还是……。

她十分担心,孩子会因此感到没面子。

她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也会和小朋友们评价谁的妈妈更年轻、更漂亮,虽然,现在看起来孩子还不太在意,可是也有过几次“不想妈妈变老”的表达。

她说,我尽量显得朝气蓬勃,在家里不说累,每天化妆,衣服也往年轻里穿。

然后,迟疑地问我,等孩子再大一点,会不会就会觉得我让她很丢脸啊?

第二个焦虑,因为孩子出现了死亡恐惧。

两年前,孩子的外婆去世,去年,孩子的爷爷也离世了,

有几个晚上,孩子的小脑袋缩在被子里,看起来像是睡着了,等越来越大的抽泣声传来,她才知道孩子原来躲在被子里悄悄在哭。

孩子问她:“人都会死吗?都要埋在地下吗?”

妈妈认为不应当骗孩子,就做了肯定的回答。

于是,孩子更伤心了,“我不想死”。

妈妈安慰她,在不久的将来,医学技术会有大发展,人类寿命将不断延长。

孩子暂时止住伤心,继续追问,谁会去做延长人类寿命的事情呢?非要妈妈给出确定的人,还想要个确定时间,是十年还是二十年之后,人就不会死了。

妈妈再次担心 “年龄大”的问题。她说,是不是因为我年龄比较大,所以孩子才会格外关注死亡的问题呢?

                        02  妈妈的焦虑“投射”

妈妈想解决的问题,看似有两个,一个是可能在未来出现的,妈妈年龄大可能带给孩子的负面情绪;一个是当下发生的,如何缓解孩子对死亡的焦虑。

但这两个问题的本质上是趋同的。

它们都是妈妈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妈妈对自己大龄妈妈的现状其实是不接受的,她内心存在一定的容貌焦虑和死亡恐惧,她带着自己的情绪去感知孩子。

于是就看到了自己担心的,那些即将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深层的是源自她自己。

当妈妈带着自己关于年龄的隐忧,看向宝宝,就会按照自己认为的方向去解读。而她压抑或流露的情绪,也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暗示,影响孩子。

如果我们追溯孩子的成长过程,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不想妈妈变老,害怕自己会死”的表达,事实上,即使是成年人,也难免会在脆弱的片刻,有过此类担忧。

女人几乎都希望自己是永远的18岁,各种保养品化妆品,都是女人对衰老的抵御。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觉和信念常常混淆在一起,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冲突。

这位妈妈的信念可能是,“只有我年轻漂亮,孩子才会为我感到骄傲”,但是,她的感受是十分辛苦,她感到自己是在“装”。

当她怀着自己的信念,带着对“老”的焦虑,努力维持朝气蓬勃时,不只有身体的累,还是一种深层的自我不认可。

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说: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

梅兰妮.克莱因的观点认为,死亡焦虑是婴儿最早期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所以,死亡焦虑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普遍焦虑,无关妈妈是否高龄。因此,将孩子的死亡焦虑和自己的年龄相连接,这个认知也是妈妈的。

不过,当妈妈格外介意自己的年龄,在孩子提起死亡,想要回避时,孩子就会更加感到恐惧。

那是对未知,感受到不可控、不安全的一种状态。

                          03  接下来的尝试

咨询中,我让妈妈抱一抱自己时,她流泪了。

哭了二十多分钟,她说,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是停不住。

事实上,亲子关系中,妈妈的感受好,孩子的感觉才会好。

妈妈压抑、强颜欢笑,孩子会有内疚、想要分担,也极有可能会归因于自己。

这个案例中,不能改变的现实是51岁的妈妈和6岁的女儿,可以改变的信念,是“高龄妈妈会让孩子感觉不够好”。

所以,在沟通中,我们先引导妈妈释放焦虑,然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识别自动思维,调整错误的认知。

接下来帮助她深入潜意识,追溯过往经历中的情绪卡点,觉察并释放。

最终,是帮她真正地接纳自己,爱自己。

至于处理孩子的死亡恐惧,我给到她的建议有两个:

一是在孩子再提起这个话题时,先同理她的感受,抱抱孩子,共情他的害和担忧,听她聊聊自己究竟怕什么。

让孩子在眼泪和倾诉中,释放心里的情绪,之后再给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后来的咨询中,她告诉我,她试着按我说的方法,重复孩子的话,肯定她的感觉,孩子很快平静下来。

二是给她推荐了两本关于死亡和爱的绘本。

《绘本之力》的作者柳田邦男先生说,“绘本是以撼动灵魂的方式在和人沟通”。

第一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小男孩曾经和爷爷一起做过很多快乐的事:去游乐场、看电影、钓鱼,扮鬼脸…..,爷爷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在某天晚上的梦里,爷爷回来了,对他说“我忘记和你说再见了”,他们郑重告别后,爷爷开心地走了。

这本书,能让孩子学会告别。

第二本,《獾的礼物》。

一只乐于助人的獾,总在别人需要的时刻出现。

它已经很老了,只能看着鼹鼠和青蛙在田野间奔跑。

一天晚餐后,坐在壁炉边的安乐椅上,被一个很美的梦境,引入一条长长的隧道。走啊走啊,他去到另一个世界。

可是,因为它给过伙伴们很多爱,所以永远活在它们的心里。

这本书会告诉孩子,死亡是通过隧道去向另一世界,而爱和思念,是对死亡恐惧最好的抵消。

以上是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部分内容介绍,希望能给你一点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节选 〡 一位高龄宝妈的焦虑(日更打卡11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sf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