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是俄国的一个著名作家,他讲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我受了这么多的痛苦,我一定要有所获得那个意义到底是什么。
作者曾经目睹过一个年轻女子的死亡,这个年轻女子在临死之前跟作者说,我感谢命运给了我这么沉重的打击。作者当时都觉得很意外,说你说什么?你感激?你都快死了,你怎么会感谢命运给你这么沉重的打击呢?
这个女孩接着讲说,以前的生命让我糟蹋了,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精神完美的事。然后她指着窗外说,我每天就在跟那棵树对话,那棵树是我孤独中唯一的一个朋友。然后她确切地告诉这个作者,跟那个树真的能说话,她从一个树当中都发现了意义,观察到了自然,然后感觉到生命的美好。
我在这本书里边解读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让人活下去的并不是希望,而是意义。很多人讲那个潘多拉魔盒,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然后什么东西都跑掉了,全是苦难,然后到最后就剩下来一件事,是希望,好像人类是带着这个希望能够活下去一样。
但实际上,我从佛教的书里边所看到一位西藏的活佛解读说,潘多拉魔盒里面关上的那个希望,而这个希望是使得所有的痛苦倍增的东西。就是当你心中有的特别多希望的时候,你在你的痛苦反倒可能会倍增。
这句话怎么解释呢?有一个案例。有一天一个号长,这号长就是混得不错的犯人,跟这个作者讲说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有个声音告诉我,1945年3月30号,我们就会得到解放。这个号长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他满怀希望地告诉作者,是他坚信3月30号自己肯定会获得解放,因为梦里边说得太清楚了。你看,这是不是就希望?然后距离3月30号越来越近的时候,这个号长开始生病高烧,然后在3月30号那天,他没有获得自由,然后陷入了昏迷,第二天就死于伤寒。
统计数字告诉我们,集中营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都在圣诞节前后。二战期间的战场上,也是这样,一到圣诞节前后死亡率就会特别高,为什么呢?因为多数犯人都会天真地以为能够在圣诞节前回家。
然后,随着希望越来越渺茫,犯人就逐渐失去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了死亡。而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不是靠这种希望,说我在那一天我就一定会怎么怎么样,而是必须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某一个目标,也就是找到一个意义。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这些任务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做一般的定义。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
对我们来讲,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个更广阔的循环。有一位狱友,他特别健康地活了下来,这个特别棒的人在进集中营的时候,跟天堂达成了一个协议。他说,以他所受的苦难来拯救所爱的人免于痛苦。对这个人来说,苦难和死亡就是有意义的。这像不像咱们地藏王菩萨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我誓不成佛”,这就是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