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花花(2021.10.22)
我们家有6个宝娃,从3-10岁,4男2女,每次回家我喜欢跟他们一起玩,当然他们也喜欢往我身上凑,特别是晚上睡觉,一个1.5m的小床挤过4个小朋友和一个大朋友。和他们一起玩,除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还时常收获心灵的礼物。
这次,说说最小的延平,这小家伙是大我一岁的小姐姐家的小公子,每天笑嘻嘻的,所以我们都称呼他弥勒佛,他最小,小时候常常受欺负,大概爱哭的人也爱笑吧,这点随我。小家伙个头不大,身体和大嘴巴倒是灵活的很,为啥说大嘴巴呢,一个3岁的小不点,2个鸡蛋可以同时可以塞嘴巴里,当然让我更诧异的是他的思维方式。
家宝小孩子小时候是分不清楚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更分不清楚爷爷也是姑姑的爸爸,爸爸和姑姑的爸爸是同一个人,不知道你看看晕了没。前段时间,我父亲给了我4岁的小侄女100块钱现金,我大姐姐就逗小丫头说:“妹妹,你100块钱是我爸爸给你的吗?”小丫头义愤填膺的说:“是我爷爷给我的”,我大姐假装气氛回她说:“是我爸爸给你的”,虎丫头一巴掌向大姐盖过去的愤怒到沸腾,说“是我爷爷”...大姐姐被打蒙圈了,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为此,我还大费周章的教在场的2个小丫头关于家庭伦理关系。
隔日小延平来了,我也想逗逗他,看看他什么反应,再帮他理一理其中关系。刚开始进行得挺好的。我抱着我小姐姐说:“这是我姐姐”,小弥勒佛说:“这是我妈妈”,我继续说:”这是我的姐姐”,小弥勒佛有点急了:“这是我的妈妈”,看情形我更来劲了,更加坚定和带一点气愤说:“这是我的姐姐”,谁知小弥勒佛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抱着她妈妈说:“这是我的,你也是我的”。我当场惊呆了,3岁的小朋友竟然有如此思维,算是教了我一课。
我常常陷入非此即彼的执着当中,总觉得什么都不是我的,但其实,大千世界、你的所见、所行、所闻不都是你的吗?就像此刻我坐在杭州萧山机场的星巴克店里等待书院的大巴车,星巴克时尚奔放的音乐、暖意十足的灯光、咖啡豆的香气,这些不都是我的么,甚至此刻整个星巴克、整个萧山机场此刻都是我的。当我们觉得啥都是我们的时候,内心会非常丰盈非常满足,自然感到幸福。当我们认为妈妈快被小姨抢走的时候,心生恐惧、愤怒与怨恨也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仅仅只是思维方式的一点点转变而已,3岁的孩子可以,30岁的我们却常常陷入愚痴的偏执当中。
我房间的墙壁上挂了一张几个月前描绘的人生平衡论,那日看到个人情感方面,之前好像还有一丢丢,现在是不是应该清空更新一下。也就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一丝丝思维的不对劲,当下反问了一自己的内心:“我能不能把它填满呢”,答案是“可以的”,不仅情感、健康、财富、家庭、事业、学习、信仰、休闲我用笔迅速的全部填满,填满的那一刻内心甚是喜悦和满足。这让我回想起六祖慧能大师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对呀,我本圆满具足,再有的都是井上添花。这么想,幸福100点,哈哈。
回头更新上这次远行带了2本书《少有人走的路》《使命与发心》,《使命与发心》有一句话“做企业,就像一场战斗,一场利他与私欲的战斗,一场道与非道的交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一场大我与小我的战斗,一场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相处的旅程。而我们终将是要学会自律与爱,自律与爱的根基,我想是我们对自己足够满意,而对自己满意或许真的只需要从“啥都是我的”的思维认知开始。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