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上级问到了一个很扎心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考研?你觉得你考上的研究生能有多大含金量?
说实话,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是没有底气的,因为未来一片渺茫,我既不确定我是否会考研也不确定我能否考上含金量很高的研究生。
我想,决定考研的瞬间或许是觉得读书有用吧。讲台上,毛概老师滔滔不绝地谈到毛泽东故乡、张泽中旧居……,让我觉得我上的不是毛概课似乎是地理课。一节课,老师谈到了邓小平的故乡——广安,那是个安逸的小县城,我去过。没有高楼林立,却也有着崭新的建筑、宽阔的广场。我参观了邓小平成长的地方,认认真真读了展板上的故事,在点滴零碎中串起了伟人的一生。就这样,我和老师就在课堂上聊起了邓小平,老师的博识第一次让我觉得他不再啰嗦,我似乎也感受到读书、旅行带给一个人的是眼界的开阔。

在从广安回家的火车上,我撞上了“返工潮”,整车厢的打工仔都是前往广州的工厂。他们在塑料板凳上坐上20多小时,聊着各个工厂的工资和住宿条件。我想,这样的人口流失也太严重了吧,广安这个小县城的青年劳动力几乎都流失了呀。但是,《大国大城》给了我答案:当前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表象,大量的人口流失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个规律并运用政府的力量去保证这个规律中的每一个人尽可能的平等。

我想,这就是读书吧,让你看到表现与本质的区别。让你拥有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的能力。你所看到的,不再是毛概书上枯燥的理论,而是生动的历史、鲜明的形象,你所知道的,不再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眼前苟且,而是宏观大局、时代潮流。

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看得到事实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他提出了一种能力: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的能力。
“过去,我们以为能把世界抽象化,这是个很大的本事,因为你能用一个很高明的、很简洁的抽象模型来解释这个世界,那是最了不起的事,那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式的成就。但是,对做事的人来说,使命不止于此。还原能力才是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才是最稀缺的能力。还原能力,就是我们逼近事实真相的一副眼镜。戴上了这副眼镜,你看待世界,评估价值的标准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吧。小的时候,总是用英文举例,读书能开阔我们的眼界。但愿,我们都能深信不疑并为之坚持不懈。

日思是小语的日更达人打卡,记录日常的小思想,感谢您能看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