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在家住的太久,吃喝不用我们操心,而最大的不安心,就是吼孩子太多,最近留意了下,每天都会凶几次。
原因各种各样,晚上洗漱拖拉,早起赖床不起,吃饭说话分神,学习态度不认真等等。
我看过一些育儿的节目和书籍,内心深知吼孩子没有用,打就更不能了。偶尔有用,只是因为这种行为让孩子感到害怕或者疼痛。
对于这种情况,除了事后懊恼自责,我也开始深刻反思,寻找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
所有一切看起来孩子不听话、不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即「客观因素」,二是陪伴者,即「主观因素」。
客观方面,有周围环境和成员影响。
举个吃饭的例子。平时吃饭的地方是固定且唯一的——餐桌,离厨房最近。可在家里,光吃饭的地方,就有四个:厨房、圆餐桌、方餐桌及客厅。
我观察过,每次换地方吃饭,孩子就会出现明显不适应的反应。比如听见叫吃饭,还不知道要端饭拿筷子。
这是客观环境的变化,打乱了孩子面对外界事物的稳定情绪。同样的干扰还体现在家庭成员的言语行动上。
还是举个吃饭的例子。当餐桌上有人说话,或者聊某个话题,孩子的筷子就会慢下来,加入「边吃饭边聊天」队伍。区别是,别人说话 10 分钟也能吃完,她是即便不说话也要慢腾腾吃上 30 分钟。
环境因素是人为几乎改变不了的,只能期待解封回家后,重新建立生活习惯。
第二是主观因素。陪伴孩子学习,督促养成生活习惯,99%的时间是我在负责,每天面对同样的发音不准、多读、漏读等情况,很小的事情,就足够让情绪爆发。
情绪爆发底线降低,这是其一。
其二,除了陪孩子完成作业,我还要完成自己的日更任务。
当孩子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浪费我的个人时间,想到日更又要留在睡前完成,无形中压力倍增,内心烦躁,就没法好好说话沟通。
内心存在无形压力,是其二。
环境和陪伴者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会吼孩子,甚至动手。
我想让女儿每天开开心心的,不管是吃饭、学习还是洗漱。
我能改变的是,释放内心的日更压力。具体做法是,至少在陪伴她之前,确定要写的东西。最好是,完成自己的任务,再去陪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