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睿智的教育见解,纯粹的社会良知——读《杜立本文集》有感

睿智的教育见解,纯粹的社会良知——读《杜立本文集》有感

作者: SOHO还是CBD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20:49 被阅读30次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不要看轻中学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更不要低估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生命力量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潜能”,当拿到杜老师的这本《杜立本文集》(下简称《文集》),并一口气读完之后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普通中学教师的生命力量所达到的高度,并为这生命用文字展现出的意义和价值所感动: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从心泉里流淌出来的生命之言,良知之言。

    《文集》是令人敬佩的。《文集》是一位普通中学教师,在退休后的闲暇时间,开始学习电脑打字,用7年时间,写就200多篇博客,并从中精选文章,辑结而成。此书的问世,见证了一位为人师者对于闲暇时间的消费方式。人的存在是以无形的时间来度量的,一小时、一天、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空余闲暇,该怎么度过?可以在搓麻、下棋、登山、钓鱼等各种闲适的活动中消磨掉。但杜老师却选择了将退休后的闲暇时间,用在了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写作之上,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一个人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事情,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杜老师用《文集》的书写消费了自己的闲暇,不仅很好地诠释了求知是教师本性的深刻意蕴,亦在不经意间,呈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高度,这着实是令人敬佩的。

    《文集》是认真坦荡的。《文集》由103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构成,内容涉及广泛,较为博杂,但却如形态各异的103朵绽放的花,淡淡地散发着同一种幽幽的馨香——一种“坦荡向上”的馨香。《文集》中的文章,都鲜明地指向教育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避丑恶,直抒胸臆,勇于表达,但却没有愤世嫉俗,没有悲观抱怨,没有偏激的意见和看法,有的只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老教师的纯朴、真诚、坦荡和正派。当然,这些并非是杜老师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对国家最深沉的爱。态度决定文章的品质,阅读《文集》时,能真切地感受到字里行间透露出“真实”二字,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用心认真写作的态度。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文集》中的文章,前后时间跨度达7年之久,没有一丝不苟的勤奋、专注和用心的认真品格,是不可能完成的。

    《文集》从题材涉及的主题来看,包括两大部分,即论教育和其它杂谈,它展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感悟与情怀,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与思虑。

    这是一本教育一线老兵的文集,论教育部分的文字总量,虽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但却是全书的核心,它较为系统、全面、深刻地对教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睿智的见解。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有人说学校的第一教育资源既不是生源,也不是校长,而是教师,《文集》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鲜明地提出了“教师误学生一时,能误学生一生”的观点,不能不引起为师者的高度警觉。《文集》还指出,并非任何人都能当教师,那些“急坏学生、愁坏家长、气坏校领导、难坏执法者”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因此要打破教师终身制,将那些害群之马清除出教师队伍。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呢?杜老师以其四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和感悟为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十分独特又在情理之中的观点:幽默是优秀教师的核心品质!幽默这一常被人忽略的教师品性,在杜老师这里,达到了黑格尔所说的“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之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对教师如何走向优秀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中小学教师读书之问,在当前,已演变成一个事关教育“兴衰”的“大”问题。来自教育之外的声音不断质疑:“中小学老师都不读书,学生怎能爱读书”,教师不读书似乎成了教育的一桩罪:“教师不读书:中国中小学教育的深重危机”,甚至有人还振振有词地提出“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不读书!”的论断。教师不读书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压得教师们抬不起头。杜老师对此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发出了一位基层教师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学教师读书的天性,被追求升学率的严酷现实所扼杀!此言甚是!一方面整个社会追求升学率的狂热正在从根本上扼杀教师读书的天性,另一方面却将教育最大问题之罪归咎于教师不读书。事实是,正是那些指责教师不读书的人,在不断地制造着教师不读书,杜老师以其深刻洞察的正本清源之说,一击中的,为教师洗清了冤屈。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自从钱老提出这个问题,它就一直困扰着每个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在《文集》中,杜老师虽然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但却发出了“钱学森之问”的中学教师的看法,他认为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大学教育的价值被金钱所扭曲,并明确指出“充满铜臭气的高等教育不会出人才”!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随着扩招、升格而产生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低劣的高等教育质量自然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那么,困扰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文集》亮出了鲜明的观点,即大学质量的核心就在于文凭的质量。大学生应当学的紧张奋进,而不是轻松愉快地就能获得文凭。《文集》以一位中学教师的眼光,打量我国高等教育,并看的颇为透彻,提出了卓越的见解,着实让人敬佩。     

    《文集》还论及了其它一些教育难点、热点问题,提出了异于常人的看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谁来买单?《文集》中指出,不能把账都算在教师头上,教育管理者监管不到位应付首要责任,客观上教材越来越难亦是重要原因。教育是一项处在不断改革进程中的事业,但教改的效果却总不能令人满意,问题出在哪里?《文集》中明确提出,教改不能玩概念炒作!事实却如所见,我们的教育改革,常常是既无深刻的理论思考,又无极具示范意义的教育实践,本质上不过是一场概念炒作游戏而已。这种概念游戏式的教育改革,其实是假改革,真折腾。为此,《文集》忧心忡忡地呼吁道:教育界别折腾。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中国知识分子最为优秀的品质,在《文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杂谈是《文集》中的另一部分,内容涉及庞杂,小到小报的虚假广告、商品包装日期模糊以及吃喝拉撒等民生问题,大到国家发展、司法公正以及纪检制度改革等大政方针问题,《文集》对这些领域中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抨击,观点犀利,批判猛烈,但却都是为正义鼓与呼,态度诚恳,毫无偏激,满满正能量,这都源于一位真正普通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心,体现出一种纯粹的社会良知。

    利益与理想何以相处?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风潮下,不少人陷入利益的羁绊,热衷谋利的功利而耻谈理想。《文集》对形形色色利益驱动的功利主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譬如文艺工作者,他们的演出似乎是为金钱服务的,演出门票动辄数千上万,完全脱离了草根百姓,又如何发挥艺术对人民的教育作用呢?譬如地沟油之类的食品,在利益的驱动下,被送上了餐桌,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譬如一些地方报纸,为了谋利,不惜连篇累牍地发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等等。为此,《文集》立场鲜明地指出,若完全脱离理想驱动,只注重利益驱动,一定使人疯狂!人们会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文集》接着指出,社会上很多丑恶现象的根源,都是因为对利益驱动追逐过了头,而忽视理想驱动,要克服这种现象,就要大张旗鼓地提倡理想与利益的完美结合。《文集》中关于利益驱动与理想驱动的认识,无疑对身处这个被利益躁动淹没世界中的人们,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既要有利益考量,更要有理想情怀,不要让利益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

    讲不讲“真话”的问题,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关乎一个社会的生态。《文集》批判了不讲真话的两类人,即官员和专家学者,因为他们的不讲真话,能够切实影响到人民的福祉,并彻底带坏整个社会风气。《文集》指出了最常见的不讲真话的表现,即只讲官话、套话,更为重要的是,还提出了两种危害更大的不讲真话:一是掩盖事实的花言巧语,即发生重大事故后,用花言巧语为自己打掩护;二是造势的假话,即为了表明政绩,在媒体上造势,说自己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多少成果。如何解决不讲真话得问题?《文集》认为,说话者要讲良心话,对得起自己的责任,这固然重要,但更为根本的是,要解决作为听者的上级领导听真话的诚意问题,毕竟“没有李世民绝不会有魏征”。巴金说过:“不要把真话隐藏起来,随风向变来变去,变得连自己的面目也认不清楚”,当我们的社会变得连自己的面目都认不清楚的时候,那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文集》中关于讲真话问题的认真思考,不正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吗?

    文化强国何以先行?先治理“文化腐败”!社会上诸多丑恶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是因为某些中国人的“愚蠢且狠毒”!如何缓解贫富悬殊矛盾?让富人做文明人,完善我国慈善事业!如何看待“官二代”、“富二代”的称谓?这是一种严重的类偏见!……所有这些,都是《文集》作者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老知识分子的肺腑之言,读来不免令人肃然起敬。

    读完《文集》中的文章,我有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一种急切想把它推荐给朋友们的冲动。这不仅是因为文章内容的精彩,也不仅是因为文章观点的犀利,更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些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处,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包容着对正义的思虑,对良善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如果你真读懂了它,你就会感觉到教育的真谛;如果你真读透了它,你就会感觉到国家社会的希望。

    谢延龙: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睿智的教育见解,纯粹的社会良知——读《杜立本文集》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ad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