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读者的信:
学长你好,我是一个内向有些自卑的慢热男孩,从小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但自尊心很强。
我学习很努力,但是一直是中等水平,高考没发挥好,现在在一个低等的二本学校就读。
我现在非常迷茫,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因为性格原因,我喜欢一个人独处,人多了我就会感觉融不进去。
我知道这种性格不好,想要改变自己,于是我竞选了班委,参加了学生会面试,报名了演讲比赛。
可是结果使我很受打击,竞选失败,面试失败,演讲失败,感觉特别讽刺,怎么改变自己呢,这样怎么提升能力呢,将来踏入社会怎么生存呢?而且我不知道以后要干些什么。
现在我大一,我非常迷茫,周围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打算,有要考研的,有要考公务员的,还有的说毕业了直接工作的,但是我一点点目标都没有。
学长回信:
你好,我和你的性格有几分相像,以至于在看到来信时,我好像看到曾经的自己在给现在的我写信一样。
认识自己是接受自己的前提,不妨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历。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也总会特别慢热,我想了很多方法,有时候还会逼着自己与别人交流,有些时候,甚至还提前找好聊天素材以致于自己能够能和别人说得上话。
可事实上,并没有用,这些准备总是徒然,到了交流时,还是在不该安静的时候安静。
我总是在找慢热的原因,后面才发现我是真的不喜欢说话。
虽然很多时候在某些人眼中我是交际花,看起来活泼开朗,可事实上我知道,我骨子里就是一个不太喜欢说话的人,只是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而不得变得口才好罢了。
每次出现慢热阶段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出现,或者是突然觉得跟别人生疏了,迄今为止我记得这些阶段是:小学每学期的开学的第一个礼拜,读初一的第一个月,读初二的第一个月,读高一的第一个礼拜,读高二的第一个学期,读大学的第一个月,刚工作的前三个月。
这是我自己经历的几个慢热阶段,没有规律,只是因为当时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然后需要一个时间去适应。
加上我天生右脚多生了个小拇指,从小在这方面受到了不少的嘲笑,以至于落下了自卑内向的性格,直到大学时,我才释怀,我才接受了我自己。
我接受自己是在某一天突然想明白的,突然问自己:为什么要在意这些呢?这不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吗?而且我在意有用吗?没用!那在意它干嘛!后面自己开导一下就想通了,也许这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是等到那一天才释怀。
也许,每个自卑的人接受自己的过程,都仿佛要经过与自己心中的小人打架,进行一次斗争,如果打过了,也就想开了;打不过,那就会被小人缠绕着。
在这方面,有句话要跟你分享:
愿上天赐予我一颗平静的心,让我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愿上天赐予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有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
愿上天赐予我一颗智慧的心,让我能够分辨这两者
输了高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向前的勇气。
高考的确重要,但是已成过往,我们不能否认高考的重要性,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大学平台以及所遇的人。
不过,倘若与自己在这方面周旋,那便会把自己陷入一个逃不出的深渊。
很多人总是把高考当作结局,也当作一张永远的身份象征,有人因为985、211而沉迷自我,有人因为双非、二本而迷失自我。
实际上,这个时代早已英雄不问出处了。
很多非名牌的大学生反而没有名牌的负担,在社会上吃苦耐劳,摸爬滚打,不走寻常路,而走得更远。
至今我依然被去年那部动漫《哪吒》触动着,其中一句话我记忆很深:
我命由我不由天。
借用之,我想告诉你的是:你的价值由你不由高考。
我一直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笑到最后,谁坚持到最后,这才是赢家。
与其不断追恨过往,不如做些实事改变现在。
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从做一个牛逼的学生开始!
迷茫是青春的常态,谁的青春不迷茫?二十几岁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谁不是在迷茫混沌中闯出一片天?谁不是在荆棘险滩中杀出自己的一条路。
当然,对于牛逼的学生,很多人有不同的定义,有的人觉得牛逼的学生是学习成绩很好,有的人觉得是要掌握很多硬技能,还有的人觉得要在大学里面实现经济独立。
具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希望你找到你理想中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活成自己的模样。怎么找?
每个学校都会公布优秀毕业生,并且公开他们的事迹,你去看下,他们哪个人的哪条事迹影响到你,触动到你,你记下来,然后当作今后要达成的目标。
记下这些目标后,然后开始选择,反复地问自己,什么最重要?注意我的措辞,是“最重要”,对,找到你觉得“最重要”的,然后先把这个目标实现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那种,拥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你就会产生信心。
别人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事实上不是的,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你不但做事长了经验,也对自己更有信心,甚至远大的志向就是来自于年轻时的一次成功。
对于你所说的那些失败的经历,我不想你用“失败”来形容这些经历,要用“没成功”,这两者不一样,至少你去做了,只是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而已。
要知道没有人一做就能成功的,也没有人一做就能做到最好的,大家都要在试错中完成自我迭代。
比如你的演讲没有成功。对于演讲,这是世界上人们最害怕的行为你知道吗?
在美国,有一位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一次,总统让他上台分享一下打仗的经验,结果他吓得不敢去开那个会。有的人不怕死,但是他怕演讲。
事实上,调查研究数据也表明,演讲给人们的恐惧高于死亡。
你能走上演讲的舞台,你已经战胜了大多数人了,先给自己点肯定。
其次,演讲的技巧有很多,而且需要做充分准备的,我记得我大一的那次演讲,我反复练习了五十几遍,至今,舍友都能记得我当时的内容。
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参加活动本身只是手段,而提高自己才是目的。
我在大学参加了很多比赛,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荣誉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这些比赛中所得到的一些经验让我对现在做的一些事情有了信心,知道要怎么做,知道怎么做得更好,这是我大学那些活动留给我的宝贵财富。
你看,你能参加一次比赛,就比上次有了一点经验,演讲能力也比上次进步了,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做现在最优秀的自己,多年后,你会感谢今天拼命的自己。
做优秀的自己,不如练好小无相功。
在金庸武侠世界里,有一门绝世武功叫做小无相功,这是逍遥派的一门内功,它的厉害在于只要掌握了这门功夫,再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倚仗其威力无比,便可以模仿别人的绝学甚至超过原版。
在我们学习技能也有这类小无相功的存在,比如说元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比如一些基本工具,如:英语、编程、统计思维、检索能力。
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先提高自己未来不管做什么都需要用到的能力。
勇敢一点,加油哦,从做一个牛逼的学生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基础技能,在假期的时候多出去看下社会,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也会越来越接近生活的真相,对于未来也会更加清晰明朗。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你对自我的提升的心急,学长最后想要告诉你的是:
人生很长,不要急于一刹,大学四年是难得的一段闲暇时光,可以静下心来看书,可以不计世俗地谈恋爱,可以与好朋友们一起傻逼又中二,这是工作以后回不去的时光。
来到丹麦,我才觉得国人太匆忙了,三十岁就想着财富自由,想着房车,想着成功,但殊不知成功仅仅是手段,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
走在哥本哈根的街头,空气中凝结着幸福的味道,大街小巷里人们骑着自行车穿行,五彩斑斓的建筑衬托着人们的欢笑,就连那鸽子也在悠闲地享受冬日的暖阳。
静时光,慢生活,塑造了丹麦人的幸福。
我总在想,我们是否太强调奋斗的意义,太重视成功的魅力,转而忽略了我们最想要的幸福。
勇敢一点,但也不要匆忙,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祝假期愉快!
杨跃彬
2020年1月20日于哥本哈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