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宝鸡批发市场
我所说的宝鸡批发市场,是指果菜批发市场。
一九九零年夏季,我在建筑队干小工,每天四块多钱。那时大工也就六块多。就这烂活,也是过三二十天,会停工停料,放假回家一二十天。那几天,放假,闲的人发慌。一堂弟说,要不搞生意走,我保证你每天挣三十块大洋。我顿然两眼放光,兴奋劲上来了。
于是,我花九十块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这一天早上,我和堂弟俩人蹬三轮车,从虢镇一路从阳平窜到蔡家坡。来到那时还是空旷无垠的岐星村菜地,每人批发了五百多斤菜花。随嗖溜溜往回窜。这花三几个小时回虢镇,己是暮色苍茫时分。这稍一歇息,就径直往宝鸡赶蹬。三四个小时后的夜十点多,就一身大汗满身疲惫的来到了市区中山路东坡段,北边的人民街东西窄巷中。那个时月,这水泵厂门前的这个小巷就是市区最大唯一的批发市场。那时,本市的菜供,没有象现在这样,尽是从天南地北的远外省市贩来。就是以本市郊区或外县区菜供为主。也就是小批发贩能捣鼓来啥菜,市民就顺势买着吃,包括酒店里上菜,也是以这种能买到啥菜就上啥菜模式,没得选择。
这种有趣的原始样式批发市场,每天早上,其利润爆挣点是,谁忽愣愣从外县旯旮偏僻地拉来一蹦蹦车新奇鲜菜,谁就招得小贩们疯抢狂购,谁今早就弄二三百元利润。谁就今早`一哈把人抢了',赚大发了。那时的二三百元,那是挣工资的人两三个月的点灯熬油钱。
随后,今早这个赚大发的蹦蹦车贩子,在往回走时,就屁股后面老远有三四个蹦蹦车在追梢。这车主早八九点回家里睡觉。追稍的车就在老远处静等。午后一两点,这车主就启动车去自己挖掘到的偏僻县乡之村去拉菜,那追梢的几辆车就一路追稍过去。等到那车主正在该村收购奇新鲜菜时,后面追梢的四五个农用三轮车就凑近过来,也动手收购这新奇菜。这就是那时小批发贩获取菜产信息的一种奇特手段。这车主一想,完了,明天早上,这菜批市场饱和了,价格一下溜,只能挣几十块辛苦钱了,有时超供量价暴跌,打个平乎不赚不赔,有时还倒跌几十块也有的是。
那时,人民街窄巷批发市场,早上天未明的街道,堵的就成一锅粥了。这街道一通溜,中间没有疏通路口。每早两头近千辆人力三轮往里挤,越挤越堵,车挨车,根本走不动,这时小贩就只好把三轮车就地放在这,从每一辆车子的缝隙中或车帮子上踩跳过去,去街道两侧小批发点,采购所需的各种菜,然后一一跨车钻缝的回来,把菜放在自个车上。那时候,水泵厂上班的职工,由于厂门前堵的就没个正道。每天早上班,有好多职工自行车就没法骑,只能步行。这步行也不顺当,天天早上就从小贩的车子上翻帮挤缝奔向厂门口。
街市中间的三轮车小贩们,采齐了所要的菜品后,拥堵得无法自行走开。只能等,等一两个小时后,等外围车子采齐菜离开后,才能松动缝隙,一一骂咧咧的蹬跑开,朝向自个的卖菜点。
那时,我记得,外县区的奇鲜菜,象凤翔糜杆桥关村的早葱,凤翔铁丰村在东湖后面种的早蒜苗,凤翔火星村的早洋芋,蔡家坡岐星村的早菜花,蔡家坡东边一村的滩茭白,蔡家坡一村的莲菜,宝鸡县钓渭一村的国庆节秋黄瓜,想不来了,都是出奇制胜的忽冒批发赚钱点。
话说回来。我与堂弟蹬三轮车,大汗淋漓来到人民街市场,这就寻个好批发卖的路段放好车。这就作好熬夜苦等受冷的准备。熬一夜后,早五点多,小贩们就哄哄嚷嚷的涌聚过来。
菜花在一个小时后,被小贩们批发拉净了。一滑溜手中钱,确实赚了三十七八块钱,符合原先的预计和期待!有人说,你那时候把钱挣野了吧。不见得!那是三四回的生意,过四五天去,没莱花了,你得重新再在其他地方找生意。这是三天打鱼八天晒网的行当。
我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吧。蔬菜批发市场挪到了中山路东坡段南边这一块。这个市场,相对于人民街东西窄巷市场,要正规宽阔一些,起码象个真正意义的市场。这市场紧挨南边,是一处稍小一些的水果批发市场。这两个批发市场,早年头,连个场地路面都没钱打成混凝土光面,而是用煤渣沙石凑合填铺了一下地面。于是,这市场路面,晴天尘尘土土圪圪垯垯,雨天就汤汤洼洼。尤其下雨天,步行进市场的人,走路象跳大神一样,或象跳广场舞一样,左边跨一大步,落脚个干硬地点,右边蹦一大步,再落足个下脚地点,以免净净鞋子踩进稀洼泥坑中。再是,市场的地面上棚盖设施就是沿边一溜简易水泥瓦棚。场里中间就是空旷日晒雨淋之地。不管是水果市场还是蔬菜市场,若是客户拉来一车水果和蔬菜,夏阳暴晒,你自己遮护,秋雨猛淋,你自己盖掩,市场似乎就是这样,无怨无责。
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