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保险分析理财投资财经·投资·理财
买保险吗?买6万赔5万的那种?

买保险吗?买6万赔5万的那种?

作者: 醉梦浮生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7:20 被阅读18次

买保险吗?买6万赔5万的那种?

这句话的梗出自前段时间抖音上爆火的一个短视频。

一位河南的李先生投诉,其母亲10年前投保的太平一诺千金,已经交费十年,每年保费6115元,10年到了去取钱,只能拿回五万八千多,连本都没到。

于是,我们看到又有人说,"你看吧,保险就是不靠谱!"

其实,这里面存在着相当大的误会,也可以说长期以来国民对所谓"理财型"保险存在较大的误区。

"理财型"保险作为保险品种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险种,普通人搞不懂搞不明白,万一碰上不专业的业务员,很容易掉到"陷阱"里面去。

浮生君今天就结合买6万赔5万的这个例子,正本溯源,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理财型"保险中的那些"陷阱"。

一、现金价值和保险赔偿金是完全两码事

在李先生的投诉中,主要诉求集中在10年交了6万多,为什么只赔给他5万8?

这是普通老百姓常见的理解误区,非常典型,没有搞清楚保险金和现金价值的区别,以及什么时候能拿保险金,什么时候只能拿现金价值。

李先生碰到的,同样是这个问题。

李先生母亲所购买的保险计划

在这个案例中,李先生母亲每年缴费6115元的是一个分红型终身寿险,保至100岁。

在这个计划中,出现了一个领取年龄65岁,这个是指65岁开始可以领取年金,并非指65岁保险合同到期。

所以,这个保险计划的本质是终身寿险,身故会进行赔付,每年会有累计分红,从65岁开始每年可以领取生存年金。

要搞懂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要搞明白这类分红型保险的"两进两出一转换":

1、两进:

保费是投保人每年缴纳的费用,会进入到账户现金价值之中;

分红属于额外的投资收益,会进入到账户现金价值之中。

2、两出:

身故获得保险金赔付,保单的账户现金价值和保险金流出;

退保或者部分领取,保单的账户现金价值流出。

3、一转换

生存年金其实并不是额外产生的钱,而是从你的账户现金价值中按照计划给你的钱,所以年金只是一种现金转换游戏的规划,而非额外产生的收益

分红型保险原理图

搞清楚了这几点,我们就应该明白,"买6万赔5万"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李先生并非领取身故保险金,不是一种保险赔付行为。

李先生前去保险公司取钱时,母亲作为被保人年龄为65岁,保险并未到期,显然不能领取身故保险金。

李先生要求取出全部的钱,这个行为属于退保,退保只能领取保单现金价值,由当年度保单现金价值+十年的分红组成。

具体到这个案例中,当年度保单现金价值为5万8千多,十年分红为1万1千多,合计69507.2元,这是正常情况下李先生想全部取出的金额

李先生退保实际能拿到的金额

我们需要注意,不管购买的是哪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在内地买也好,在海外买也好,退保取出的是保单的现金价值,这一定是低于身故赔偿金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退保是属于违约行为。

在订立合同之时,订立的是保障终身的寿险,而并未身故就要求拿钱,从合同来看就是属于违约行为。

只不过一般的商业合同,违约需要承受高额的违约金。而保险合同因为其特殊性,允许消费者违约,也就是中途退保,但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这部分损失就是通过现金价值来体现了

高现金价值的保险,退保损失就小。低现金价值的保险,退保损失就大。

但无论何种情况,现金价值肯定低于当年度的赔偿金。

现金价值低于身故赔偿金

李先生在合同未到保障日期之时就提出要把钱取出来,是一种退保行为,拿的钱要低于身故保障金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造成李先生退保违约的原因,是之前销售员对其母亲进行了误导,夸大了收益,这个是浮生君马上要讲的问题,但销售误导不能改变退保金低于赔偿金这一事实。

二、买"理财"险,千万别看高档收益!

现在来说下"理财型"的保险该怎么看收益。

我们要始终牢记的一点就是:不要看高档收益!无论是分红型保险,还是万能型保险,都不要看高档!

原因很简单,高档收益是肯定达不到的!

在投资市场里,怎样的投资是无风险的呢?

银行定期存款99.9%是无风险的,剩下的0.1%是银行倒闭的情况,存款保险只赔储户不超过50万的本金。

但是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太低了,一般我们国内习惯把十年期国债作为无风险收益的参考

目前,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3.148%,和美国的十年期国债保持差不多0.6%的利差。

近一年中国十年期国债走势

这一利率也和现在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差不多,这是长期可以预期的无风险收益率。

在分红型、万能型保险的收益演示表中,分为低、中、高档收益来进行演示

在万能型保险中,是按照保证利率(合同中会写明,一般是1.75%-3%不等)、中档利率(一般为4.5%)、高档利率(6%)来演示。

在分红型保险中,则按照低档红利、中档红利和高档红利演示。

由于分红为上一会计年度可分配盈余的70%,如果上一年度没有可分配盈余,那么分红理论上是可以为0的

利益演示表中按低、中、高档收益演示

如果按照高档收益这一栏来看,意味着长期投资收益达到年化6%,而保险公司的投资必须是以安全为主的,最终投保人的收益是绝对达不到高档这一栏的!

在李先生碰到的这个事情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之前业务员在销售时,以高档利益向其母亲进行演示,并且告诉她最后就是按照高档收益来取钱,没有说明分红险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了重大的误解。

在购买"理财型"保险时,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保险收益的不确定性,低档收益是合同能够确保的,中档收益是长期可以预期的,但千万不要去看高档收益!

三、保险绝非高收益!谨防长险短做!

我们平时会发现不少业务员宣传"理财型"保险的高收益,特别是在现在的开门红期间,大量教育金保险、养老保险上市,其实质均为分红型、万能型的年金险或者增额终身寿险

浮生君每每看到这种不负责任的夸张宣传,简直不忍直视,苦于一人无力改变这种现状。

但在这里,浮生君要给大家强调一个原则:保险产品绝对不是高收益的温床!

过去几年,有部分保险公司只看中短期利益,推出大量的高现金价值万能险,长险短做,变相鼓励投保人在几年内退保套现,获取较高收益。

保险产品变成了资本变现的乐园,违背了"保险姓保"的本质,引得监管层重拳出击,大力整治不规范的"理财型"保险。

现在,想买到3年内退保套现的"理财型"保险,几乎是不可能了,一般至少也要5年。收益也从之前夸张的7.2%降到了符合保险产品收益风险基准线之上。

此外,在计算收益时,不能只看万能结算收益或者分红收益,还要将主险的现金价值增速同样考虑进去,学会运用IRR工具计算真实年化收益率。

如果不会计算的话,那就记住这个结论:当前市面上年金险普遍的年化收益率在2.5%-4.5%之间

而且,这个收益率指的是长期收益,并非短期收益率。

在李先生这个被销售误导的案例中,业务员演示的收益总额也是在保险到期时(100岁)的总收益,是长期收益,而非李先生理解的65岁退保就能领取的总收益。

在这一点上,倒是李先生出现了理解偏差。

表中画圈的收益是保险到期时的演示收益

既然"理财型"保险短期退保有损失,只能拿现金价值,长期收益也不高,那么它的金融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理财型"保险最大的作用是通过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的合理设置,来解决财产、税务、债务、终身现金流的问题。

聚焦的重点是安全、财务安排和长期现金流,并非高收益。

但往往我们看到很多"理财型"保险的宣传总是往收益方面靠,不懂的人被收益所吸引进行投保,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就会引发大量的纠纷。

浮生君提醒您,不要被不合理的保险收益所吸引,谨防长险短做!明确"理财型"保险的金融功能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再决定是否投保。

最后,这个事情的解决也是有点狗血,太平保险迫于舆论压力,按照利益演示表上标示的100岁时的账户价值退给了李先生12万多,李先生喜笑颜开,表示很满意。

当然很满意啊,这样算下来,李先生缴费十年,年化复利收益可是高达14.698%呀!

李先生的实际收益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处理方式,一旦在新闻媒体上传播发酵了,这些银行、保险公司、国有机构就会选择息事宁人,但往往有时候这样的处理过程是忽略了契约精神的。

在这个案例的处理中,业务员存在重大的销售误导,使用了错误的利益演示表并且按照高档收益展示收益。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按照当年度(65岁)时演示表上的高档收益退钱给李先生,然后向中介机构或业务员进行追偿,而非按照100岁时的账户价值退给李先生

浮生君深以为,做错了事就要受到惩戒,何况是如此严重的经济错误,但是不应违背契约精神额外给予不恰当的补偿。

碰到这样的业务员,是李先生的不幸。但因为这位业务员销售误导,并且留下了证据,让李先生最终得以获得超额补偿,这又是他的"幸运"。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如果时间过长,业务员销售误导的证据无法展示,或者不存在销售误导,只是自己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那最后的苦果就得自己承受了。

投保同样是购买金融产品的行为,和买其他金融产品一样,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浮生君本文所说的三个和"理财型"保险有关的"陷阱",非常有必要掌握,让自己投保不怕踩坑!

我是浮生君,一个客观、专业、有温度、有态度的保险自媒体人。请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说保(id:todaybao),让我把专业带给你!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买保险吗?买6万赔5万的那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c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