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饮食我应该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了。那时候作为穷学生,每周工作的五天公司提供了一日三餐,当然就没有另开炉灶的道理了。周末的两天自己对付,一个人的生活自然怎么简单怎么来。离开日本之后,饥肠辘辘之时如果只让自己的嘴巴肚子或者荷包做主,从来也不会主动去选择又贵又嚼不出香味的日餐。相对于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实在是难以喜欢上偏生冷海鲜的日式饮食。工作之后虽然也会常和同事一起去日本餐馆,但是大部分供上班族中午吃饭谈天的日式餐馆其实也已经西化了,像最受欢迎日式烤肉,铁板烧Teppanyaki,Teriyaki, 或者一股脑都叫烧烤Hibachi, 餐馆老板多是老中老韩,口味已带着浓浓的中韩风。真正以寿司刺身为主的日餐餐厅,价格自然也是不菲,在美国这个对吃不那么重视的国家已经属于高档饮食了。
工作日的早晚餐都是在社员寮用餐的。社员寮宿舍楼是两幢三层小楼,每一层有大概5,6个单位,整个社员寮里住有不到40位单身员工,其中有不少是像我这样短期来访的交流人员或者公司其他国际分公司派回日本的雇员。食堂在宿舍楼隔壁的另一座两层小楼里,一楼是餐厅,旁边是公共洗衣室,都是那种立式的洗衣和烘干机,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桑拿室。厨师一家也是公司的正式雇员,就住在小楼的二层,平时也兼顾着社员寮的管理。门前时一片小小的停车场,大部分时间就停着厨师家的三辆汽车。
不管是早餐晚餐,还是在中午公司提供给每个员工的午饭餐盒,这些都是定食,即数量都是确定的。确切吃了什么已经记忆模糊,不过总体印象是早餐还算丰富,晚餐也不错,最糟糕的倒是午餐,几乎从来没有吃饱的时候更不用说大块耳朵了。早餐一般有煎蛋、一块烤鱼或者鸡排,一碟咸菜、一份蔬菜、蒸米或者面食类的点心比如煎饺两个,外加一小碗菜汤,和几枚葡萄份量的水果。这其实有点像很多年后在美国吃的日式便当盒(Bento Box),只是分量少一半左右。对20岁出头的我,这个分量的早餐刚刚能支撑我到午餐供应时间。最后才想起来早餐还包括盒装的纳豆,黏黏的带着一股怪味,我常常是吃到一半就难以再下咽。若干年之后父亲患上了高血压才听说纳豆激素有抑制血压之功效,但是身不在日本,哪里还能找到新鲜发酵制成的纳豆,只有纳豆胶囊才能购买到。
前面介绍过午餐时间公司会集体供应餐盒。分发餐盒的人员会把每个部门的餐盒集中放在门口,一般部门经理会把餐盒拿进来,大家在座位上吃完后,再把空的饭盒、筷子和汤碗分开放回一个回收箱,等待午饭后有人集中收走。所用的餐具都不是一次性的,节约又环保。午餐的饭量真的是太少了,尽管花样还不少,营养应该还算可以:基本就是一个饭团,加上和早餐类似的烤鱼或烤肉,以及蔬菜,寿司或者生鱼片倒常常有,可是那分量真的只能够品尝,至于配汤么除了豆腐汤就是味僧汤,只够漱口而已... 下午如果不自己准备点零食,哪怕是正常下班时间也是饿的两眼发昏,至于那些8点9点才离开的员工不知道是靠什么撑的下去,真的就是全凭意力吗?!
每周五天的晚餐虽然也是定食,但有更多选择,需要周一早晨在食堂张贴的登记表上勾选报给厨师。晚餐可以吃到乌冬面或者拉面,盖浇饭,烤鳗鱼之类,时不时也会有PIZZA, 或者意大利千层面Lasagna供应。在担饥忍饿、疲惫不堪中下班然后再搭乘一个多小时的电车之后,看到一份美味的晚餐摆在你面前,你能做的真的就是一番风卷残云啊。我常常连包都懒得放回屋内,直接奔到餐厅,看到厨师的笑容远远的就喊“我回来了”。这句日语我记得很牢靠,日语发音是:ta da i ma (他大姨妈), 有点像我们大中国的国骂,当时的心情真的是饿的想飙国骂哈有木有!
周末的日子绝大多数时间我是不做饭的。周五晚上的食品店,常常要清理存货,因此像盒装的寿司,水果面包,都是最便宜出售的时候,我一般都是花上两三千日元买上几份,作为周末早晚食用。中午在外面闲逛,基本就是在面店吃面条。我读高中的时代语文课本还有一碗阳春面的文章,反映的是战后时期日本人的艰难生活和亲情友爱。当一碗热腾腾的阳春面端到我面前时,面对稀少的面条,见底的面汤,上面漂浮着可怜兮兮的几片菜叶,你真的要开始怀疑文章的真实性了:这样一碗汤面母子三人是如何分吃的?如果午饭时间没有离开横滨太远,我是一定会去横滨的中华街去饱餐一顿中华料理的,临走的时候我也必会带上几根油条外加几个麻球,作为我早晚的牙祭,也顺便疏解一下思乡之情。
日本的农产品包括大米水果蔬菜类的食品物价高的惊人,主要原因是在于政府对于农民的补贴政策。因此你会很惊奇的发现质量好一点的草莓都是论个卖的哈,每一个草莓都放在一个小纸片上或者放在一些特制的盒子里一个个摊开销售。西瓜当然是一块一块或者一片一片卖的啦。相对这些来说海鲜倒也不显的价格昂贵了。海产品之丰富让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内陆人可谓瞠目结舌,海鲜柜台上列着几十上百种鱼类的价格,密密麻麻的让我想起元素周期表。我常常窃以为日语中每个汉字前面加个鱼字都代表着一种鱼类,真不知道汉字够不够用呢。
日本人爱吃海鲜,更偏生冷为主,各种生鱼片刺身是他们的最爱吧。去居酒屋的经历只有为数不多的两次,其中一次是科长和刚刚在中国被接待过的佐藤先生请吃饭,推杯换盏,喝掉了不少清酒,也吃下了很多种说不出名字的撒西米。日本人的英语真的是让人着急,三分靠听,七分靠猜啊,实在不行只能拿来纸笔写汉字才能正常继续交流风土人情,很多时候我也只能是哈咦哈咦的假装听懂,现在想想不禁莞尔。技术交流相对就容易很多,这是后话。那一顿一定让佐藤桑破费不小,估计花掉了好几万日元吧。
节约意识其实深深印在日本的饮食文化里。相比较日本人,我们老中不管吃饭还是饮酒都可谓海量,浪费也很夸张。有人说日本人的寿命高,除了吃饭健康多食深海鱼类外,吃的少也是一大原因,吃饭只是7,8成饱,而让肠胃多数时刻处于有点饥饿的状态。为了多活上十年八载,而让一生都处在饥肠辘辘的感觉里,这是否也是日本凄美文化的另一种体现呢?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