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高管:我是从事医药行业的一名人力总监,自己在学习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很受益。目前公司的中高层团队在董事长的影响下,也在学习中华经典。如何在共学中,更好的激扬团队,提升个人能量和智慧,同时实现上下同欲,推动企业的发展?
润泽园:人心是很微妙的,要细心呵护。心门只能从内打开,成长也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力量。简单粗暴的办法短期之内可能有效,但是后遗症会很严重,通常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同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有些基层员工伙伴的成长历程可能会有一个共性,就是对“学习”这一行为抱有不好的印象。从小到大被父母、老师耳提面命,一听到学习本能地产生一些顾虑。如果企业管理者变成父母老师的化身,以为他好的名义灌输知识道理,就等于站到了大家的对立面。如果说很难扭转大家对学习行为的态度,那么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帮助大家在工作中做某件事时体会成长。
董事长和高管团队学习经典思想及商业规律等所带来的成长,会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员工们会渐渐感受到这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直接对员工讲大道理、道德说教,而是在工作中给出更高层面的指导,员工们按图索骥,发现这样做跟以前相比的确会有更好的结果。比如,某个接触点的改善,不仅能够让来买药的顾客有更流畅的体验,而且自己也收获了顾客的信任,也会觉得很幸福,原来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如此渐渐明白上级意图和精妙之处。
有了这个铺垫之后,大家对学习成长自己就有了好奇和渴望,看起来这样的铺垫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事实上以这样的方式员工才会真正开始成长,因为热情一旦被点燃,学习就变成了自己主动选择的事情,成长的过程也会很快乐。否则,大家不愿意学习,培训看不到实用性又没有吸引力,就算天天学习,成效也是微乎其微。
每个人都渴望成长。大家不愿意被约束,但主动学习的热情是可以被激发的。高管可以与企业经营者先从几个店开始打造样板,让更多员工看到学习不那么艰难,并且是真的有效果的,然后自然而然地推进,尊重伙伴成长规律。做事情大抵都是要潜移默化、自然而成,不能操之过急。
2
企业高管:我们的企业制定了以员工成长为本的“人本战略”,专门推出了员工学习培训机制。随着学习中华经典,我们觉得员工成长不只是专业层面,提升心性也至关重要。那么,在员工培训中,提升心性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如何分配呢?
润泽园:我们想要干成一番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两种力量都需要在锤炼中增强,但时间精力怎么分配、三七开还是四六开,其实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或者说,原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是因为我们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对立起来,认为这两者是关联甚少甚至相互独立的。而事实并非如此。就专业能力培训而言,员工心性提升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的锤炼,不仅会更主动更努力地精进专业能力,还能够明白技能背后的原理原则、项目背后的战略意图,整体工作水平都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就提升心性而言,如果没有与实际做事、专业能力提升相结合,这种培训可能就是没有意义的空谈馆。若只是坐而论道,许多话语只是挂在墙上而没有落实行动,员工也不会有真正的收获,可能是学给老板看的。在工作岗位上完成一件件工作的过程中,洞察自己的念头,扭转束缚性的心态、超越低层面的认知,才能真正收获更强大的内心。
工作中遇到挑战、挫折时,也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金之在冶”,这就是提升心性最好的时候。但是,对于刚刚开始成长的员工来说,难度过高、周期较长的挑战可能会带来太大的压力,一段时间以内无法感受到好的反馈回报,员工就可能会泄气。不如在其能力范围内做一件较难的小事,做成这件小事就可以收获成就感,或者发现自己提升了能力、改正了不足等等,做成这样一件一件小事,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成长。
企业共学,就是要在具体的工作中锤炼心志、提升智慧。“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讲经典讲道理是不难的,难的是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榜样和领袖,这是企业共学的源头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