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自己放了长假,闲下来回想自己这几年经历的事情和遇见的人们,总是忍不住会泪目。
因为小孩一岁半刚上托管,每天下了班去接的时候将近六点半,在北方的冬天已经很晚了。几乎都是抱着孩子从幼儿园出来去坐公交车。每天领个小P孩儿经过同一个地点时遇见的他们却让我觉得很温暖,有每天看到我抱孩子就主动把门开宽一些的公园门卫,有公交车上逗小孩儿开心的陌生奶奶,有每次给找座位的售票员,还有提醒公交到站,负责占座的大哥……虽然不曾说几句话,但是遇见的次数多了,便彼此有了印象,每次见面互相微笑示意,打个招呼。便觉得非常亲切。
当然还有在生活和工作中提供帮助的同事和朋友。我是一个非常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但是只要说出来,大家都会尽力帮助,我便觉得我的朋友是真朋友。
于是周日等小孩儿跳舞的功夫,写了一点文字,正好是心存感激的话题,还没写完就读到这篇文章,觉得写得实在太好,于是分享给大家。我觉得自己写的拿不出手了……
以下摘自毕淑敏的散文《感动是一种能力》。
“感动”最望文生义、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感情动起来了。你的眼睛会蒸腾出温热的霞光,你的听觉会察觉出远古的微响,你的内心想有一只毛茸茸的小松鼠越过,它纤细而奔跑的影子惊扰了你,思维的树叶久久还在摇曳,你的手会不由自主地出汗,好像无意中捡到了天堂的房卡,你的足弓会轻轻地弹起,似乎想如赤脚的祖先一般奔跑在高原……
感动的来源是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加上触觉和压觉。如果封闭了我们的感官就戮杀了感动的根,当然也就看不到感动的芽和感动的果了。感官是一群懒惰的小精灵,同样的事物经历的多了,感官就麻痹松懈了。现在社会五光十色,瞬息万变,感官更像被塞进太多脂肪的孩子,变的厌食和疲沓。如今人渐渐丧失了感动的能力,感动闪现的时间越来越短,感动扩散的涟漪越来越淡。因为稀缺,感动变成了奢侈品。很多人无法享受感动,于是他们反过来讥讽感动,嘲笑感动,把感动和理性对立起来,将感动打入盲目和幼稚的泥沼之中。
珍惜我们的感动,就是珍惜了生命的零件,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灵魂。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在无意间成了感动的小源头,它淙淙地流向了另一双渴望感动的眼眸。
所以感动并不一定非在雪中送炭之时,而是在你感觉到温暖的那一刻。别人随手的一个动作,也许就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我却是很大的便利。当意识到这些时,感情便动了起来,也许某一天我的感动会流向另一双心存感激的眼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