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书柜时,找到一个旧旧的本子,是我十几年前的日记。我不由坐下来,饶有兴致地翻看。
那真是一篇篇小小的日记,真实、平常、普通,却不知为何,莫名地令人动容。以下,便是日记里的几个小片段。
2003年1月6日,周一,晴。中午下班,到青山市场楼下的小商店买调料。一推门,排骨烩酸菜的浓香直冲鼻子,“拿瓶陈醋”,我身体朝着柜台,头却拧向那口冒着热气的铁锅,肚里的馋虫开始作俑,我使劲儿吸了吸鼻子。“爱吃吧,农村猪,可香呢,快过来尝尝,刚炖好。”老板娘热情地拉着我,直让座。“不了不了,急着回家做饭呢。”我推辞着,感觉有些惭愧,我在楼上办公,她在楼下开店,不知不觉相处多年,我最多只是点头微笑,朴实的人们却早把我们当成亲邻,真对不住人家的盛情。
2003年8月15日,周五,晴。每次去药店买药,都顺便在平板电子秤上称称体重,可今天尴尬了。我这四百多度的近视眼,出门没带眼镜不说,还穿了一双“恨天高”,根本看不清秤盘。想俯下身看,裙子又太短。我站在秤上,心有不甘地嘟囔:“这什么秤啊,看也看不清。”话音刚落,凑过来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俩人低头认真地给我报数:“100、5、6、7、8......”,我有点不好意思,想要说声谢谢,可嘴里嚷出的却是:“天哪,怎么胖成这样,该吃什么药啊。”两位老人笑着轻轻拍我:“这还胖啊,你这么高,多好的丫头,可别乱减。”瞬间,心被温暖裹成一团,我感激地冲老人一乐。

2004年3月9日,周二,晴。单位楼下,一家纸业经销店准备迁址。我心里有些惆怅,和同事念叨,她走了谁替咱们收包裹呀?同事笑,谁来了也会帮咱们收的。忽然觉得不是因为包裹,而是相处了这么多年,对那个笑容可鞠、一脸真诚的老板娘,有点依依不舍。再到店里时,忍不住对老板娘说,我多买点卫生棉吧,省得你搬来搬去怪麻烦的。老板娘也幽幽地说,那给你打八折吧,反正搬家也要甩货的。然后,两个女人相视而笑,真是多情呀,人家还有一个多月才搬走呢。
2004年7月22日,周四,雨。午睡起来,看到窗外大雨如注,地面上已经流淌成小河。我站在窗前,正犯愁怎么去上班,手机铃声骤响,是单位同事。“在家吗,下雨呢,我开车去接你吧。”胸口一热,心里蓝格莹莹的天上,白云在悠悠地飘,那种晴朗,妙不可言。
翻着发黄的扉页,我被昨日那单纯、快乐的自己感染着,心头涌起的,是满满的温暖。
谁说世界很冷漠,只要用心去体会,生活中那些细小的温情,如同生命的营养,每时每刻都在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作家毕淑敏在《感动是一种能力》一文中说,“珍惜我们的感动,就是珍惜了生命的零件。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灵魂。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在无意间成了感动的小小源头,它淙淙地流向了另一双渴望感动的眼眸。”
感动是一种能力,我们就在这些小小的感动中,滋养着自己与他人;滋养着幸福与快乐;滋养着信心与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