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过程是反过来的:小时候读书特别正经,初中开始看金庸,高中是古龙和倪匡,直到大学才开始看亦舒——算是正式的言情小说。然后25岁往后了再一两年,托网络的福,总算开始一个女性的正常阅读:言情,言情,言情。
宫斗宅斗穿越种田,我都很喜欢,但喜欢的是剧情和“爽”,对于里面的爱情,实在没什么共鸣。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已婚妇女,我实在强迫不了自己相信什么十几年前的一个无意的笑容啊、摘花时候逆光的倩影啊、当着一群古代人卖弄几句千古名句啊、对着大众情人一脸不屈啊,就能让一群人情根深种,至死不渝。
感情的事情哪有这么简单?某一刻的惊艳与动心,固然可以作为一段爱情的开头,却不足以支撑起岁月的漫长。成就一段深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外在机缘,当事人的主动,缺一不可。
跋锋寒说自己与单琬晶:“在某一段时间内,我们很有机会发展为情侣,不过我们都任由这机会溜掉。”
不是没有好感,不是不够般配,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但是一念之差就是时过境迁。甚至谈不上情深缘浅,只是有始无终。
古代呢,是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太少;现代,则是机会太多。没有一点外在的因由,大家聚散如浮云,见过的一面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面,哪里有时间机会将动心发展为爱情。
如果擦肩而过后陈家洛就转回江南,翠羽黄衫永守回疆;如果杨过当时被孙婆婆送回了全真教;如果一帆风顺后温青青就此告别;如果黄蓉吃饱了之后跟丢了郭靖;如果……哪有那么多故事可说。
总要大家前进的路线纠缠在一起,一笑二笑三笑,才能定情。
所以不管陈灵素多么人气高涨,我还是坚定地站在胡袁这对一边。无他,只因为这一对的感情发展太符合逻辑,太可以理解,太容易代入。年貌相当的一对男女,斗智斗力又不伤根本,嘻嘻哈哈欢喜冤家,从关注变成欣赏,从好感变成喜欢,从习惯变成眷恋。
而即使是这样,大家说分开也就分开了,然后各自精彩,也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像胡袁那样的两个年轻人在一起,要发生点什么实在是太正常的事情,女方换成李沅芷、温青青、陆无双,男方换成杨过、令狐冲、陆小凤,只要不出大格,后续剧情只怕差不多。
所以华山玉女峰下,岳灵珊可以爱上一个,也可以爱上另一个。
《鸣镝风云录》里两对情侣遇到事儿走散,再过一阵就已经互换了搭子。反正都是少年英豪,琦年玉貌,门当户对, 从本能和现实两方面来考虑都差不多,周吴郑王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是说之前的感情就是假,而是在同样条件下,萌发出同样的感情太容易了。
人尽可夫是个贬义词,但“在一定条件下人尽可夫”与鸡汤鼓吹的“这样的女人嫁给谁都会幸福”本质上是一回事。
真正的深情,需要一次次机缘碰撞出火花以星星燎原,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酝酿发酵。
不然要刻骨铭心,那么爱情便不再只是爱情,而成为图腾。
黄衣女子是楚休红的白月光朱砂痣,能让他乱了方寸,置生死家国于度外。
可他连她的面貌都记不清了,念慈在慈的一曲琵琶一裘黄衫,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寄托的理想,对现实的逃避。
再有那些怀着一段失败感情隐居深山老林的,或者为了一段几十年前往事抛却己身的,要么是恰到这段感情结束之后没有再没有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对象,要么是表演型人格,要么则是生活已然圆满于是过去的一个小缺憾就演变成了无限大。
反正,很难相信就一定是因为这个人,这段情,而已。
所以好多描绘得感天动地的绝唱,仔细想来,都太单薄,而不是纯粹。赚得到一时眼泪,得不到长远的怀念。
可是,能有一时眼泪,也很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