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年2月19日,是当代中国杰出的领导人邓小平逝世20周年纪念日。
1997年,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二天,纽约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
2月21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前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他在吊唁册上写道:邓小平逝世“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是巨大的损失。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2月27日,安理会举行正式会议,全体人员起立为悼念邓小平默哀一分钟。
而今天,不知有多少人,或在官方组织下或自发地纪念这位彻底改变中国和13亿中国人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依然牢牢记得的这个世界级伟人。
这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清一个事实: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的时代。当下的一切离不开当年的邓小平。
在历史的映像或是在教科书里,邓小平永远是一个大胆创新的先行者形象。虽然改革开放已近40年,邓小平逝世也已20年,但这位世纪伟人所留下的丰厚政治遗产至今非但丝毫没有过时,而且依然蕴含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有一部电影纪录片,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在另一个角度贴近这位传奇的老人。
《旋风九日》预告片
豆瓣《旋风九日》剧情简介 · · · · · ·
1979年1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作为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踏出了开放国门的第一步。
此次访美无疑是记录在史册的重量级出访。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这样说:“邓小平1979年2月访美之后,两国友谊与合作的大门终于敞开。”有人说:邓小平访美的那九天是当代中国人“中国梦”的启航之旅!它改变了此后中国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所有国人的生活。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回首当年,一切的一切都寓意深刻。然而在九天访美中又发生了怎样激动人心、跌宕起伏的故事?谱写世界史大国格局从此开启,尘封三十年珍贵镜头终见天日。
《旋风九日》远赴美国拍摄,为了真实还原历史,项目筹备期剧组便开始从美国购买大量的视频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弥补了国内对这一历史时间的纪录空白,也对很多幕后的故事进行了揭秘。除了将影像资料和真人采访相结合外,剧组还大胆使用漫画形象来展示人物。
邓小平漫画形象
这个首次在电影中亮相的邓小平漫画形象,得到了邓家的认可。“动画从表面上看很简单。但事实上,一个晚宴中吃了哪些菜、墙上挂了哪些画,都要进行大量的考证。”漫画形象设计者朱宇辰说,创作前他们阅读了大量书籍,并观看了不少影像资料。
众所周知,邓公访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正式开启了中美两国合作的新篇章。不为人广泛所知的是邓小平在访美期间曾受到两次刺杀。
据导演傅红星表示,《旋风九日》不仅对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公访美九日期间“比谍战宫斗惊险万分”的外交对决进行呈现,更对邓小平在美期间惊心动魄的遇袭事件全程揭秘,还原历史真相。
“遇袭事件发生在1979年2月2日,当邓小平从所住宾馆下楼准备出门乘车时,突然有一个人直冲过来,美方担任安全警卫的保罗·凯利疾步抢上前将对方击倒,瞬息之间,一场由美国最老的恐怖组织三K党精心策划的刺杀事件化险为夷。这一事件出现在了电影《旋风九日》当中,不仅为影片增添十足看点,也吊足了影迷的胃口,而那个企图袭击邓小平的嫌犯直到如今,还在美国FBI通缉的嫌犯名单上。”
《旋风九日》90%以上的影像资料都是从美国买来的,90%以上的现场采访都是摄制组在美国沿着邓小平当年的访问路线实地拍摄的。当年,来自全世界上千家媒体采访、报道了邓小平访美,影片中出现的资料都是从相关档案机构中搜集并购买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美国也是首次解密,甚至邓小平的家人也从未见过。”
“片方还特别请邓小平的长女、画家邓林把关。片子送过去没多久,邓林就专门打来电话表示同意。”
在这部影片2015年首映时,笔者的同学曾去电影院看了这部影片。她说,没想到这部历史性质的纪录片会有这么多人买票去看。放映厅里人几乎满了,各个年龄的人都有,也有老人带着一家子人去看。并且,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在片尾播放时留在放映厅内,一直到片尾完全播放完毕才离场。
一位智慧的、慷慨的、为人民发展事业鞠躬尽瘁一生的老人,是永远得到人们最高敬仰与最深切怀念的。
一位老人是亿万年轻人的曙光
国庆35周年(1984年10月1日)群众游行,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游行队伍行进中打出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这个画面瞬间传遍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
“小平您好!”
一句话道出中国年轻人对邓小平最热情真挚的呼唤,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很多。
在小平故里四川广安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里,展出着这样一些物件,其中有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些高校教师和大学生1984年12月下旬先后寄给邓小平的贺卡。其中有署名“您的学生陈华坤”寄来的贺卡上面写着“邓爷爷:祝您新年愉快,身体健康”;署名“青海师范大学中文八三团支部”寄来的贺卡上写着:“小平同志,新年快乐!祝您长寿!”......
这位老人就是如此受青年爱戴。
他一直以来对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一直关注着青年的成长。这位老人曾经说过:“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一切事业的继承者。”
三十多年前,上海微电子技术应用汇报展览会,几个少年正在电脑前为观众进行演示,13岁的李劲也是其中之一。正在上海视察的邓小平走到他身后停住脚步,微笑看着李劲熟练地操作。其间,邓小平和蔼而坚定地说道:“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光阴荏苒,倏忽而过。当年为邓小平做计算机表演的娃娃们早就长大成人,而李劲如今早已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站在世界的高度,研究最顶尖的技术了。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为中国三十年来计算机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而包括”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邓小平类似的话语和其引导的改变还有很多。
1992年春节期间,邓小平乘船游览外滩
邓小平说过:“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代。”这份决心改变了千万年轻人的命运。
1977年7月17日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上任20天,邓小平就果断决策恢复高考。
高考恢复,震动全国。从已经拖儿带女的“老三届”,到十六七岁的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高中生,纷纷交5角钱报名费、两张照片,涌向考场。
重新工作不到一个月,邓小平的一系列举措赢得全国亿万人民包括广大青年的心。大、中、小学校的教学秩序得以迅速恢复,并恢复研究生招生,大批留学生派出国门。“知识英雄”取代“白卷英雄”,陈景润、华罗庚等科学家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经过邓小平的强力推动,成为社会主流价值。
邓小平曾长期主管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老人曾有过多次非常具体的指示。即便是在退休前夕,邓小平仍然在说:“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
他说:“青年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而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你们应当善于把远大的理想和日常的工作结合起来,在任何工作中,严格地要求自己,发挥大胆创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这些话,是一位世纪伟人对国家青年人的希冀,也是一位老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