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村记忆·亲近梭庄》

《乡村记忆·亲近梭庄》

作者: 魏怡邹田雅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16:40 被阅读0次

          《乡村记忆·亲近梭庄》

                  张绍发

 

自从一不小心混进城,转瞬几十年。因农村出身的缘故,始终有一种客居感,身心里的年轮不断在增长,那种乡村情结却一直浓得化不开。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宅”,并以老宅男自比自喻自豪。因盘缠和时间的关系我不太喜欢走马观花地旅游,如果一处名胜古迹不是好到有诗意有特色,即使宣传吹嘘到破了没处补的境界,也不会轻易打动我。然而,对于梭庄这个既有故事又有传说的千年古村,这个被重点规划的乡村记忆工程,去过的人回来都说不虚此行,我的心也由渐渐地心向往之变得骚动不安起来。风风火火的性格,让我点燃马达,在这个初夏的早晨,决定策马直奔而去。

也因“宅”的缘故,出门必会路盲,每每至此,不好言善问的我就求教导航,我敲上梭庄二字,屏幕悄声告诉我:梭庄,东北方向。并标明离我客居的章丘市里明水17公里。初夏的早晨空气清新到心旷神怡,我驾驭了七八年的老车,迎着朝阳像焕发出了青春受到了鼓舞,远道而来的骏马一样,在迫切的行程中疾驰。

梭庄地处长白山系,早有耳闻。走近村头,但见三面环山,进村的西方地势开阔,活脱脱一个出庄就能施展才华的舞台,整个村子像坐落在一把太师椅上,即使不懂堪舆学,搭眼一看也是块风水宝地。

因我是突然造访的客人,事先没有和村委取得联系,走进村委办公室,一位退休老村干模样的人正在给村民们发放免费的小麦防治农药,他遗憾地告诉我,不巧,两委领导都去镇上开会了。

虽不算是吃了闭门羹,但想先从村委大体了解梭庄的愿望落空了。带着一份怅然的小情绪从村委出来,一位大叔却迎面热情地过来问我:是从明水城里来的吧?来逛逛?我领你。我想他一定是看到戴着圆框花镜的我,把我误读成了文化人,对这种不沾边的推测我也知错不改地说:是。大叔叫西太山。当他报上自己的名字时,我在心里打了个趔趄,现实中“西”姓第一次听说,又冠“泰山”之名,如雷贯耳,我拿不准,质疑自己的耳朵良久,下意识地用小指挖了挖,确信一点毛病也没有,之后又掏出随身的笔,让大叔在一本刊物的扉页上写下了他的名字。尽管“泰”“太”有别,但谐音足以把人雷倒。近年来随着梭庄“记忆乡村”的名声大噪,它子民的名字竟也不同凡响!面对这既豪迈又高端的名字,我在心里笑了笑,却没敢出声。

话匣子打开,大叔的话就像我后来看到的漯溪,淙淙流淌起来。大叔说,梭庄始建于唐,村庄南靠磨山,东依雪山,北临寨山,有一河二沟十三峪七十二泉之称。村里三千多口人,分十九个生产队,当然现在也可以叫组。近二十个姓氏,李韩宋崔柴郭齐董柳西陈阚等,有的家族至今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有的因种种原因消失,也有客居下来的。

大叔说,章丘有八大景,闻名遐迩,其实我们梭庄也有八大景,“文昌夕照,洞中登山,楼台月夜,南阁覌涛,顶山云海,中秋残月,南沟春晓,三山晴雪。”。并随口吟曰:“文昌夕照分外红,曲径登山在洞中,楼台月夜风铃动,南阁倚栏观涛涌,寨顶云海连天雨,中秋七观月牙升,南沟春晓亭园美,三山晴雪立村东。”“梭庄是一部传奇,如果你想了解透梭庄,不下一番功夫,不行。”大叔此话一出,我差一点又被雷倒。

在离村委附近的梭庄古建筑群,首先映入眼帘的的是梭庄八大景之一的文昌阁,文昌阁首建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扩建,供奉文昌帝,阁门通道精石拱悬,坚固异常。登上阁顶但见一影壁花砖构建,官窑烧制,是朝廷恩赐之物,雕花完美。时至初夏,整个阁体缠满爬山虎,绿意凝练。药王殿位于文昌阁南侧偏东坐北朝南,墙体宽厚,门腰处各有一方石雕,龙腾云雾,麒麟回首的精细雕工活灵活现,让人叹为观止,殿内药王孙思邈端坐,华佗扁鹊躬立,药王殿房顶毛桃树苍翠,门前竹叶青青。元音楼距文昌阁几十米,系嘉庆年间建筑,原本在西北方有大庙,元音楼是大庙的钟楼,四面牌坊形状建筑,细数有六十四块料石镶扣,精雕细磨严丝合缝。把耳朵贴在柱石上静心一听,似有钟声从古庙中悠扬传来。

文昌阁前有条石铺路,村里人叫它石铺老街。路面上有很多纹理清晰的石板,长得像指纹“斗”的不在少数。都说“斗”多的人有福,我想梭庄人走的路都是带“斗”的,生活在这里的人那可不是一般的福气。

令人称奇的是路上有两块石板,石板上各有一个脚印,和雨后踩在泥地里的模样如出一辙。脚印的尺码是我脚长的两倍强,六十公分的样子。“文昌易字”的传说就是指的这里。传说崇祯元年,梭庄人李缙徵入围殿试,文章前半部写得行云流水洒脱自如,写至一个“检”字是,却两眼迷瞪昏昏欲睡,努力振作也无精神。浑浑噩噩中李缙徵看到一位紫衣来人用手指将“检”字轻轻抹掉,不一会,李缙徵睁开双眼,灵感又像梭庄青龙泉的水一样汩汩涌动,文章也一蹴而就一气呵成。事后李缙徵越想越后怕,冷汗频出。原来当朝皇上叫朱由检,“检”字犯了皇上的名讳,考卷一旦上交后果不堪设想。殿试那天文昌帝下阁闲逛,走至石板路,忽然心口疼痛难忍,闭目,掐指一算,大事不好,李缙徵要闯天祸,匆忙之中双足一登,腾空而起直奔京城考场,悄悄把“检”字抹去。因用力过猛,石板上因此这留了两个脚印,和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李缙徵金榜题名后回乡祭祖,进村想敷敷衍衍拜一下文昌帝,也没当回正事,但仔细一看文昌帝越看越像紫衣来人,李缙徵立马响头磕地咚咚不停。此后文昌帝更加声名远播。听西大叔讲完,我也屈膝一跳,终因肉体凡胎,离地没二十公分就摔了下来。石板路上的脚印被神化后,梭庄人凡出远门,经过阁前,都喜欢双脚象征性的在大脚印上踩一踩,以求往返顺利一路平安。当然,我也踩了踩。找了一下感觉。

梭庄戏楼在西南角方向,漯溪拐弯处,始建于万历末年,下台上楼,前台后厅,台的四角各有一鼓形石墩做柱础,四根石柱立于其中与上面横梁相接。台面至楼顶高过五米,外面四脊成顶,阴阳扣瓦,兽坐飞檐风铃悬挂,雕梁画栋。门楣上悬“莫作闲看”四字大匾。济南战役前,梭庄老百姓家里住满了兵,陈毅元帅还在台上讲过话呢。对戏台的描述和这段历史的回忆是崔大叔告诉我的。

我刚进村时看到村委门前正在水泥硬化广场。村委隔壁卫生所正在为六十五岁老人免费查体,西太山大叔接受体检去了。

梭庄比我想象的还要民风淳朴,梭庄人比我想象的还热情好客。人人都是心甘情愿的免费导游。崔大叔年近八十,当过兵,身体依然硬朗,走路颇有脚下生风之感。崔大叔说自从梭庄公布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特别是节假日礼拜天,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我们梭庄除了八大景之外还有很多看点,比方说后街狮子,龙爪槐,明清民居等,当然李氏宗祠才是重头戏。

李氏宗祠坐北向南,厅内进门迎面屏风,一门二窗砖铺地面,四壁粉墙,前出厦,大厅高两丈余,小瓦盖顶,两山起稍,建筑整体协调,朴实,庄重大方。所用木料小到椽子檩条叉首,大到重梁大梁全是南方木材,当地工匠精心制作。李氏宗祠之南阁,是李氏宗祠的正门,下面是门上面为楼,五柱,六窗,十二栏,门前是漯溪。虽非雨季,漯溪依然热情奔放,流水潺潺。南阁覌涛是梭庄八大景之一,据说雨季东山各峪的山水汇至村东,漯溪汹涌而下,滚滚洪流浪高数尺,声震梭庄。走上南阁,依栏或推窗举目东眺,孔声如雷,波浪滔天,如钱塘来潮。

李氏宗祠殿门右侧有棵娑罗树,是顺治年间李氏先人从江南运来,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年的历史,树干直径近米,冠高三丈,此树种异常珍贵。梭庄人又称此数为红叶树,在树叶上写字会流淌出红彤彤的字体。据说此树独步江北,仅此一棵。在我仰瞻李氏家谱时,看守宗祠的李笃法老人介绍李氏家族一门三代七举人五进士时,脸上写满了自豪。

   李氏宗祠是梭庄的一张名片,在梭庄很少人叫宗祠,就是外姓人也喜欢叫“家庙”,南来北往的游客参观,热情的梭庄人会问你,是来看家庙的吧?
     绿树掩映下的梭庄,鸡犬之声相闻。行走在梭庄大街小巷里会时不时地看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几乎都有一块小空地,种着绿油油的蔬菜,或栽着葡萄,或养着各种花卉,这些小空地把整个村子装扮的绿意盎然充满生机。梭庄石雕石鼓石磨街头巷尾比比都是,虽多已闲置,但雕刻精细,件件都是文物,个个都是艺术品。拴马桩更是一大特色,我有一种想数数梭庄究竟有多少拴马桩的冲动,但我从小数学就不好,这岂不是让我仰望夜空数星星?根本不可能。看到一个个拴马桩,我不知怎么就联想到正在硬化的停车场,现在的停车场是不是可以等同于旧时的拴马桩?一脉相承的梭庄人啊自古至今想的就是周到。置身梭庄,感觉处处是景点步步有传说。

下午,我站梭庄村东的雪山上,重峦叠翠的雪山人迹罕至,天空湛蓝,山顶景色秀丽,柔软的夏风浩荡无边,吹得衣袂飞扬,让人飘飘欲仙。一些鸟儿啁啾在这天然的氧吧里,纵情歌唱。我怀疑它们是不是正在这里举办“青年歌手演唱会”,美妙的歌声让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口袋,想打赏它们,特别是那些歌唱幸福生活的阳光歌手。但它们歌舞在密林深处,溪流泉边,纵有法术,我也实难觅其踪。

落日熔金。远眺夕阳下的梭庄,掩映在绿荫丛中,有几缕炊烟袅袅升起,让这千年古村更加静谧安详。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多年没有表白过的我,没有经过练习,竟然在情不自禁之中,毫不羞涩地张开了双臂,攥紧拳头,喊山喊出了带着“梭庄”名字的五个字。

千年古村,真是不虚此行!

                              20170518

相关文章

  • 《乡村记忆·亲近梭庄》

    《乡村记忆·亲近梭庄》 张绍发 自从一不小心混进城,转瞬几十年。因农村出身的缘故,始终有一种客居感,身心里的年轮不...

  • 寻找记忆中的乡村

    今日得闲,回老家。每次来去匆匆,来不及亲近。今天终于沿着村庄周边逛逛,寻找记忆中的乡村。 乡村合并...

  • 峨庄联中师生建群有感

    峨庄联中师生建群有感 肖滋峰 二零年七月 劳燕分飞向东西 金梭银梭把岁...

  • 由《梁庄》想到故乡

    梁庄是作家梁鸿的归乡观察记录。 她年少离乡,仅存的是幼年对乡村的记忆。几十年以后,她带着读透乡村的愿望回到故乡,用...

  • 梦想

    远离城市 亲近乡村 远离乡村 亲近城市 形形色色未来,梦想 梦想是温婉的女子 梦想是美味的佳肴 牵动无数人的心思 ...

  • 亲近大自然-红军寨的绿野 - 草稿

    亲近大自然,让你享受乡村绿野。 亲近大自然,放下城市的喧哗。 亲近大自然,放下心中的忧愁。 亲近大自然,使你走进乡...

  • 闲聊古诗‖刘克庄《莺梭》

    莺梭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

  • 莺梭(宋.刘克庄)

    《中国诗歌集》BBA 掷柳迁乔太有情, "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 多少功夫织得成?

  • 探秘徽文化-绩溪游学第三天【乐享苏州.游学】

    今天,乐享苏州的老师们带领走进绩溪上庄古村,是亲近大自然的一天。 跟随大巴车走进乡村,山路十八弯,一路上两旁的风景...

  • 泥与土

    在野外或者是在庄前的沟边玩耍,用泥巴做手工艺品,是与泥土最亲近的时候,小孩子总是可以在乡村里的任何地方玩,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记忆·亲近梭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hz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