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两个字,内心已一片潮湿。那个个子矮小、步履蹒跚、慈眉善目的老人又出现在我眼前,那般清晰,那样明艳。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2年了,可她又似乎从未离开过我们。
外婆是名副其实的城里人,但她的一生应该说是坎坷的。她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很快就另娶了新欢。后妈长得好看,但对外婆兄妹俩并不好。
磕磕绊绊地长大,尽管太外公做木匠活,手艺精湛,远近闻名,家境也还过得去,但她依然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斗大的字不识一升。
18岁那年,她独自离开家,跑到苏州,成了一名纺织女工。那段时光,是外婆一生最幸福、最快乐的时间。在工厂里,她与工友们一起上班,一起学苏州评弹,日子过得惬意舒适。在那里,她学会了认自己的名字,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私人印章。我小时候,她曾经拿出来给我看过,炫耀了一番,教尚不识字的我认“徐云枝”。
然好景不长,太外公的一封电报发到苏州,声称病重,善良的外婆立即动身回家。谁知回去后,太外公便不准她出去了,听从她后妈的主要,把她嫁给了当时无父无母的农村小伙子,就是我的外公。
那个年头,女子是没有什么地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任凭外婆有多不甘心,却也只能认命。
我外公长得高大强壮,能吃苦,肯出力。如果不是左眼失明,绝对是个帅小伙子。
外婆纵有千般无奈,婚后,也只能安心相夫教子。我妈妈出生后,她便很快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很快学会了田间地头的活计。
那时候,全村人的田地都合在一块儿。大家要出工,挣公分。城里人出身的外婆,干活自然不如旁人麻利,于是经常被其他人欺负。
外公当年凭着一身气力,在县砖瓦厂干活,挣得比在家里多。可听说外婆受欺负,毅然决然回家种田。
后来,田分到各家各户,村民们各过各的日子。外婆就经常到一些砖瓦厂之类的工厂去烧饭,慢慢地练就了一手厨艺。
从我记事起,外婆就经常帮人家烧饭。冬天就更忙碌了,各家各户都要做冻米糖。外婆擅长炒米,即把煮熟的糯米晒干后,炒成一个个爆米花。我印象中,每年的冬天,外婆会拿上她的专用工具,去帮人家炒米蕉。
因妈妈要是教师,我周岁以后,都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外婆是特别能干的。
未完待续……
(800字第5天,故事写作第1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