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一次爆出的奇葩妈妈事件,估计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朱雨辰是谁,看来名字取得好,也不一定就能让人记住,但有一个奇葩的妈妈,你想不火都不行。真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事:
芒果台的能力之一,就是能推出一大堆节目,让你看到鸡毛蒜皮里掩藏的奇葩狗血。比如《我家那小子》里,我们就能看到无微不至的母爱是怎么样的:
每天四点,朱妈妈就要给儿子煮梨汁;
儿子剧组到哪,她就跟到哪;
儿子发微博,就一字不漏地抄下来;
看到儿子把自己照顾得太好了,都会怪自己没尽到责任;
儿子的每一段感情,她都要干涉......
总的来说,朱妈妈用尽全部的努力,终于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地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围绕着儿子这颗太阳做三百六十五度无死角旋转。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很病态啊,但朱妈妈不会觉得这很病态,她觉得“女的就该当个贤妻良母”;很多人会说这很没有自我,但朱妈妈觉得“我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是一件相当自豪的事。
无论你怎么反驳,怎么给她灌输新观念,她都用一种乾隆皇帝对外国使臣的自豪态度来怼你:我天朝上国应有尽有,不需要你们这些番邦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许多冷血动物冬眠前,都会一次性地吃个饱,然后保障自己一冬都不需要再进食了。朱妈妈的人生就像一场冬眠,前期已经进完食了,不需要再有什么多余的养分,前半生接受的那些观念足以拿来对付整个人生。
豆瓣上最近有一个话题,就是在讨论以“三观”评价文艺作品的现象你怎么看。
老实说这种话题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我以前就说过:
如果按照三观来断定一部艺术作品的价值,那《茶花女》讲卖淫嫖娼、《洛丽塔》和《情人》都是诱奸少女、《廊桥遗梦》和《包法利夫人》讲出轨,都是应该枪毙掉的——顺便说一句,当年《包法利夫人》就因为触及婚外恋而受到审判。
但这个世界就是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从小接受的那些“三观”是那么正,那么伟大,怎么可以被违背呢?一旦看到文艺作品里出现了违背三观的事情,都要义愤填膺地指责,而且通常这种人还特别喜欢用感叹号,因为他们总是特别激动,觉得正在对抗道德堕落的异己分子,正在匡扶世道人心,拯救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
朱雨辰妈妈从小接受的“三观”教育之一,就是“女的就该当个贤妻良母”,所以她也按照一个贤妻良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甚至于以此标准来要求未来的儿媳。
罗素曾经说过,我不会为自己的信念去殉道,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但对于朱妈妈这种人来说,自己接受的三观绝对不可能是错的,而应该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他们也喜欢用一种前清卫道士,对待外国人的态度,来对待那些不愿意接受这些教条的人:这些人都是不接受我们圣贤教化的禽兽。
朱妈妈这种人,他们把自己的三观铸成了某种牢笼,希望全天下都包含进去。所以对他们来说,不可能接受那些不符合“三观”的作品,只会看那些跟自己原来观念一致的作品。
这就像一个直男癌看日本AV,在里面获得了某种直男观念里固有的满足感,但却能自以为从学到了某些性知识,其实只是在巩固自己固有的观念。就像冬眠里的动物,反刍胃里的食物,却自以为获得了额外的营养。
我们交友,我们阅读,都是要去认识不同的人事,开拓自己的眼界和人生版图。所以才需要那些看上去“三观不正”的文艺作品,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那些“三观”未必那么地正确,就算它们是正确的,但这个世界也不是简单的“三观”就能涵盖的,它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有着更多超乎我们固有认知的瑰丽景色。
把自己放在某种“三观”盒子,甚至以此去框架别人,固步自封还要封闭别人,到头来只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限制,像朱妈妈,可以说从来没有创造过属于过自己的人生,而朱雨辰到了39岁,还是只能像个孩子一样接受照顾,明明是魅力十足的男性,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伴侣。
“三观”很重要,但再正确的“三观”也不能丈量甚至覆盖整个世界,如果不能走出这个“三观”的框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自己终究只是自我的囚徒。毕竟,再金碧辉煌的牢笼,它终究也是个牢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