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积淀,具有群体特征并包罗万象,它与时代密切相关并由传承习得。文化的作用在于传承、体验、实用,通过文化认识、融入并体验我们的社会。每个时代的文化差异很大——古代的传统文化,近现代的革命思潮,当代的思想融合——时代及群体的差异性造就了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
当下文化视野中充斥着“后文化”的意蕴,从“后现代主义”到“80后的一代”,与后有关的名词屡见不鲜。我们常常把“后悔”挂在嘴边,一个“后”字,给出一个分野——它与前不同,似乎要与前面决裂,这种以时间为划分依据,对过往和当下进行反思的现象我们姑且称为“后文化现象”。
如果我们把“传统文化”看成是“对以前时代的观感”,那么“后文化”就是“对自己时代的把握与反思”。文化具有反思功能,“事后反思”造就了我们优秀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也开启了新文化的觉醒。我们活在当下,而意义却存在过往,那么,反思与记忆成了我们意义生活的必须,这正是“后文化”的意义所在。
具象到今天说的“后张国荣现象”,是指张国荣去世后,人们对他的关注历久弥新,甚至积累起更多的新粉丝,每年的生日祭日各种媒体竞相报道,各种粉丝团体自发追思的逝者文化流行现象。人们通常从张国荣的艺术成就、个人魅力、综合影响等分析这种现象的形成,无疑这是其永远活在崇拜者心中的关键因素,但这种文化现象折射出的深层原因,更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反思我们的时代。我们生活在“偶像的时代”——偶像是时代造就的代表时代价值取向的公共人物,应具有激励、引导作用。然而,现代生活的罅隙被各种楷模、明星充斥,偶像从原来被膜拜的公信人物演变到现在被娱乐的商业玩偶,这是时代的悲哀。当偶像的价值取向偏离传统的带动作用,仅仅以娱乐为目的,只能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太空虚。
文化传统中有“见贤思齐”的信条,对贤人我们心向往之。古人崇拜先贤,追思英烈,因为里面带有朴素的价值判断,他们将先贤和英雄作为价值的偶像,并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成人”的过程,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过上好生活甚至青史留名。这种情境下,偶像的作用在于教化、激励,起正作用。
在历史更迭中,每个时代的青春话语中有很多起正向激励作用的偶像,比如六十年代的雷锋、焦裕禄,七十年代的陈景润,八十年代的张海迪……这些偶像的个人经历,道德水准,个人成就无不可歌可泣,给人们带来鼓励。当下,偶像更多的是指娱乐明星,这反映了物质优渥下的新青年,在思想碰撞的时代中价值感缺失。
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生活在现象的世界,过着经验的生活,我们经历着的现象往往只是表象,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才能活得更明白。一种现象不可能凭空出现,总有产生它的根源,那么,“后张国荣现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如果从个人成就、个人魅力等考察,可与张国荣比肩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他成为一种现象?是我们自觉自发的发自内心的崇拜,还是被媒体带动,成为跟风的一员?理性的人们追求有价值的东西,张国荣的努力奋斗,艺术成就等确实值得我们崇拜,他演唱的歌曲和参演的影视剧也有诸多经典,这些值得每个人缅怀,但远远达不到成就一种文化现象的程度,肯定还有其他因素参与。
不得不说这个唯利的时代,这个时代,价值是第一位的。貌似物质的极大丰富造成精神的多元享受,人们对精神的希求多了起来,其实并非如此,事实是上代人的辛苦养肥了后代人的享乐梦。明白人心里很清楚,有钱才有尊严,透支青春只能一事无成,他们开始发掘这种致富的手段——造星运动恰是很有效的一种——精神匮乏的一代,需要娱乐麻醉神经,在享受的温柔乡里,那些造星的人和明星偶像赚的盆满钵满,即便一个偶像逝去,只要有利益,就有逐利的苍蝇。
如此说来,逐利者的推波助澜或许延续了这种现象。电台、报纸、网络、各种盈利机构,他们利用张国荣的符号化影响(符合传统价值的特质、后现代式的追求),利用粉丝团的追捧,赚取收视率,赚取广告费,赚取真金白银,外带那些粉丝们的同情。我们成了被透支,被利用的一代,不自觉中成为别人逐利的推波助澜者,并因获得了精神的享受而光荣,真的如此吗?
最后,说说看不懂的追星现象。我不抵触追星,并且非常支持人们有偶像,但不赞成盲目的追星。张国荣是个很优秀的艺人,他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喜欢他崇拜他很正常。我们追逐偶像的脚步,要学他们的努力奋进,要学他们高尚的道德,不要神化他们,在人格上,人人平等!他们的成功成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学的只是别人努力的精神,以偶像为标杆,发奋图强努力奋斗,发挥偶像的激励作用就足够了。
盲目追星的青少年不在少数,他们被偶像的外貌、特立独行的风格吸引,以为那是潮流,并简单模仿,以此为乐趣,殊不知,这恰恰是迷失自我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才是最有效的发展,效仿别人的生活,纯粹是浪费生命。理性之后的我们发现,偶像褪去了神圣的外衣,但我们仍然尊重他们,毕竟他们带给我们快乐过,影响我们生活过,这时反观崇拜的年代,才能真正平等的对待偶像。
“后张国荣现象”给我们太多思考,我也试着用后文化的思考方式反思这个时代。过往的时代我们缅怀,现在的生活更要珍惜,有偶像崇拜的年代我们才不孤单,才有了方向与标杆,如果说,我们越稀缺什么就越喜欢什么,那么,故去的张国荣先生所特有的品质,不正是这个时代的偶像们所或缺的么?
偶像的泛滥恰恰因为真正偶像的缺失,我们渴望真正的偶像,更渴望理性的崇拜!
网友评论
我在你的文里能学到很多东西~
大神的偶像是谁啊?☺
偶像其实不是用来追的 而是用来学习的
可以说是心存一种信仰 前行的路上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