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以元好问故乡,泱泱忻州无书院?

深以元好问故乡,泱泱忻州无书院?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3-02-01 06:58 被阅读0次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他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①、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③、也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绵延千余年,遍布全国各地。

    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分别为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山西忻州市忻府区,有一座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秀容书院,它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曾为清代忻州最高学府,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是当时三晋驰名的书院之一。

    大年初六一大早,我们来到了忻州古城,怀着崇敬的心情,踏着先人的脚印,伴着冬日暖阳,从书院门口一步步登高至六角楼。文化和底蕴不疾不徐从石缝里、亭台中散发弥漫,让人不由自主静静打量、大口呼吸,然后深深地闭上眼睛去感受、去冥思,直至所有燥动和焦灼冷却,就像找长辈长谈,与挚友相欢,让人获取安心、放松、热情、力量。一睹了这驰名中国古今的第五大书院风采—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古城,忻州有“晋北锁钥”“三关总要”之称,曾为直隶州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江西新城人鲁潢来忻任知州,深以元好问故乡,泱泱忻州而无书院为憾,于是,决心创建书院,并取名为秀容书院。

    秀容是忻州的代名词。北魏永兴二年(410年)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期间称秀容,后称忻州。

    秀容县在忻州历史上存在了188年,秀容书院得名于此。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时的忻州知州鲁潢认为,“幅员辽阔,民户殷繁,家有盖藏,人丰囊橐,讴吟弦诵之声不绝于耳。”

    于是,决心创建书院,并取名为秀容书院。秀容书院从启动到建成,历时两年,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成开学。

    古代书院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场所,地理位置的选择尤为重要,创办者竭尽全力希望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脱离喧嚣繁杂的场所,静下心来研究学问。

    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因此书院一般建在偏僻、静谧、优美的名胜之地。

    秀容书院选址于忻州西南最高处的九龙岗,占的是原忻州儒学旧地。

    秀容书院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成开学,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称 “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

    古时的忻州秀容书院总占地面积约16亩,坐北向南,东西151.5米,南北179米。含相对独立、风格各异的院落15个,共计建筑30座(排)计208间房屋,有戏台1座、亭阁3座、牌楼1座、二层木楼1幢。

    书院改学堂后,在低处购置他人商号作为下院(原先下院改称中院),形成上、中、下三院的格局。依山而建、复修活化的秀容书院多数为旧制,院内地形西高东低,高低错落,拾阶而上,四角亭静观风雨、六角亭俯瞰全城、八角亭轻巧翘曲、一线三亭挑起忻州文脉脊梁。

    书院总体布局由白鹤观(古下院)、文昌寺(古中院)、书院(古上院)、展陈院(新下院)四部分组成,承载着文物保护、景观游赏、文化展陈、名人祭祀、现代文教、文化休闲等功能。依托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多种业态形式落位于书院,宜学、宜游、宜赏、宜娱。

    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秀容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

    从“秀容书院”到“兴新学堂”由“忻县中学”至“忻州一中”“勤、慎、敏、爱”规谏着一代代学子的言行品性。是古老城市文明的真实见证。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

     

    历史回顾

    秀容书院在忻州城西南九龙岗上,占的是原忻州儒学旧地。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以前,忻州儒学和文庙都在城西南九龙岗上,所谓“有学必有庙,庙以崇奉孔子,学以长育人材,俾学孔子之道也。”旧文庙原在九龙岗上的文昌寺一侧。《忻州直隶州志·学校》云:忻州儒学“旧在治西南九龙岗上。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王轩任忻州知州时,文庙连同儒学,由九龙岗迁徙到学道街。九龙岗旧儒学与文庙俱废。

    旧儒学和旧文庙废了283年后,忻州来了一任新知州叫鲁潢。鲁潢瞅中了这块地方,在忻州首次创立了秀容书院。现存书院碑记记载:“忻州至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无书院。忻州牧鲁公,倡捐四千金,始立此书院。”

    忻州既有283年前迁到学道街一直兴盛的文庙儒学,忻州知州鲁潢为什么又要建书院?因为儒学与书院作为学校都有它让人读书明理掌握知识的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儒学和书院的不同之处是,儒学是官学;书院一般是私学。教儒学的都是官员身份或有功名的人,即儒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各级学政官员;而设立书院的一般是硕学大儒或聘请硕学大儒讲学,所以书院的主持者称“山长”,山长的意思表示的就是非官方的山野之人。

    儒学是培养科举人才的学校;书院也培养科举人才,但书院主要是创立学派,研究学术的学校。儒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国子监,下面是各府州县儒学;国子监管不了书院。 书院创立后,鲁潢聘请忻州本籍硕学名儒崔嶫为首任山长。

    崔嶫(1715—1781年),忻州曹村人,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进士,字云峰,号乙轩。官至郑州知州、礼部员外郎。后因其父母二老年迈,无人抚养,便辞官归里。崔嶫任山长时已六十高龄,但“每年二月官定日开课,腊月、正月不课”,“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日为斋课,十六日官课,十七日诗赋课”(《碑记》)。在任期间,不仅勤于教学,还应邀参加社会活动,曾为忻州的关帝庙竣工及七贤庙修复撰写碑文。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颁布废科举立学堂章程,谕令府及直隶州书院改办中学堂,以“兴学育人”。秀容书院遂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新兴中学堂”,原秀容书院山长米毓瑞转任总教,也即学堂堂长或校长。新兴中学堂整整存在了10年,1911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各州、府均废,原州、府皆称县,忻州称忻县,学堂一律改称学校,新兴中学堂遂改称“忻县中学校”。

    学堂改学校后,扩大学校规模,将原学校东邻之文昌庙院址及文昌庙东邻之道教白鹤观一庙一观,先后划归学校占用,校园面积扩大,且独占城内最佳景区。地势高峻,院落依山叠起,错落有致,台阶层层,曲径通幽,四角亭、六角亭和八角亭矗立高岗,全城瞩目。 合并入忻县中学校原书院西南部的文昌祠又称文昌庙、文昌宫。文昌帝君是读书人的保护神,保护文运昌盛。文昌初指文昌星,文昌星简称文星,或称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运者。

    古代士人仕进,以科举为途径,于是天下府县,处处建立文昌宫。明代以后,每一所学校都将部分建筑物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清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庙祭祀。文昌帝君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比孔子还受读书人的欢迎,凡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逢文昌帝君诞辰,童生、秀才、廪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历代官府都要通令天下学校,来奉祀这位文昌神。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敕建洛阳上清宫,以祀道祖太上玄元皇帝老子,于是天下老君庙皆称上清宫。忻州上清宫老君殿殿内,列侍有唐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等唐朝七个皇帝,因改名“七圣观”,后唐庄宗李存勖时再改太清宫。后晋时又改“白鹤观”。元遗山《天庆观记》:“始为七圣观,创自唐天宝间。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望日,群鹤复集,山西巡抚魏允贞亲见之,有诗:“谁知三百年来后,又覩联翩下碧云”。明代,朝廷在天庆观设道正司,统领忻州道教各派。

    正一道道士杨正梅住持大修道观,增祀吕祖殿,重修晋天福年间的文昌祠,天庆观重现往日辉煌。乾隆四十年建秀容书院后,形成道观与书院并存的奇观。 在书院西面的山坡上,先后修建有三个亭阁:正中四平八稳的魁星阁,兴建于大清雍正三年(1725年),处世低调,静观忻州的沧桑风雨;北面的六角亭,直插云端,高为忻城之最;南面的八角亭,富有轻、巧、静、翘、曲、飞之韵,建于道光十八年,高度次之,与六角亭互为犄角之势。 六角亭旧称寥天阁,后更名为凌云阁。

    民国以来,忻县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既有专家学者,也有革命志士,解放前忻县最早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的人士,多数是忻县中学的学生。如曾任过山西省委书记、国务院农业部部长的霍士廉,曾任过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的黄志刚,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的董边,电子工业部部长的张挺等,都曾在忻县中学读过书,而且大都是从忻县中学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日寇入侵,忻口战役在即,学校南迁平遥,辗转晋南,结束于陕西汉中。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阎锡山政府于忻县城内火神庙重建忻县中学,时称忻县县立中学校。1948年7月,忻县全县解放,将忻县中学和忻县农业职业学校合并为晋中区忻县联合中学校,校址由火神庙迁回九龙岗原忻县中学文昌庙旧址。1948年10月,联合中学校更名为晋中区忻县中学校。2004年6月10日,忻县中学前身旧址原秀容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复修活化的秀容书院现有房屋208间,多数为旧制,院内地形西高东低,高低错落,依自然地貌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院落。上院为主院,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乐楼、过厅和正房,两侧为厢房、耳房、生舍。中、下院为书舍。秀容书院上、中院修缮面积3829.86平方米,包括白鹤大殿、桂香殿、廖天阁、魁星阁、望萱阁、牌坊、龙岗第一景等建筑。秀容书院重建面积5782.39平方米,其中上中院包括老书院、六艺园、藏书楼、吕祖阁、碑廊等;下院包括展称馆、国学馆和服务中心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瞻仰秀容书院时,诚心的在文昌寺内,祭拜了圣人文人先辈,寺庙内没有人,按其要求请了许愿带,并在许愿带上用心写下了:黄家后代子孙,平安健康。家族兴旺,事业发达,吉祥如意。并把许愿带绑在了许愿树上。

    礼赞秀容诗联

    咏秀容  [五绝]

    情牵古秀容,

    意象驾长风。

    锁钥开启处,

    光融万景荣。

    咏傅山笔意  [五绝]

    落笔惊天地,

    风檣阵马疾。

    狂书翻墨浪,

    腕转韵芳袭。

    咏元好问 [五绝]

    沧桑古道长,

    健笔韵飞扬。

    落尽铅华处,

    诗风日月昌。

    咏秀容书院  [七绝] 

    亭阁树色境澄明,

    朗朗书声伴鸟鸣。

    花雨烟云缥缈处,

    醍醐灌顶意风生。

    咏傅山  [七绝]

    除病高明旷世荣,

    书香绝妙夺天工。

    医文载道千秋颂,

    襟抱情操世代恭。

    咏傅山书法  [七绝]

    雄強恣肆马由繮 ,

    怪异奇拙率性扬。

    胸意直抒流韵泻,

    挥毫泼墨气轩昂。

    旷代诗格榜首人  [七绝] 

    一字天然万古新,

    铅华落尽见真淳。

    精思巧构流鲜韵。

    旷代诗格榜首人。

    咏貂婵[七绝]

    貂婵美女出忻州,

    丽质花容月自羞。

    舞魅倾城施暗剑,

    董卓丧命志犹酬。

    咏禹王洞 [七绝]

    禹王治水洞门开,

    泄涝疏洪抗大災。

    玉挂冰雕眨眼笑,

    消尘避暑乐悠哉。

    赞忻口战役遗址 [七绝]

    青山壁立水中流,

    滹浪逶迤叠翠幽。

    依障歼敌获大胜,

    国威振赫誉全球。

    咏石来顶  [七绝] 

    奇石一块映霞虹,

    玉笔流芳妙韵浓。

    仙刻神雕玄意趣,

    陀罗镇守憾苍穹。

    咏梳妆楼  [七绝]

    打扮梳妆月满楼,

    皇妃靓色镜中酬。

    粉香眉黛柔情绽,

    妙曲清音绕九州。

    咏弧松独石  [七绝]

    孤松笔立巨磐间,

    古意沧桑越百年。

    老翠抒怀生趣满,

    陀罗胜景喜空前。

    咏金山  [七绝]

    青峰立嶂托祥云,

    玛瑙珍珠耀库中。

    洞闭门封千百载,

    尉迟一吼现真容。

    楹 联

    秀容书院联

    秀容自古出才俊

    福地迄今聚圣贤

    秀容拱辰门城楼联

    玉宇琼楼近水远山风色丽

    祥云晓日春花秋月景和明

    傅山书院联

    曲径通幽声色丽

    仙阁觅静韵流芳

    傅山苑联

    精卓书艺惊华夏

    况世医魂绝后尘

    元好问联   

    锦句天然新万世

    珍言妙韵秀千年

    貂婵联

    羞花闭月绝尘世

    妙计除奸醒后人

    禹王洞联

    嶙峋怪异晶凌洞

    挂玉雕冰亮禹心

    云中河景区联

    湖摇桨影轻舟荡

    蝶戏花丛贵客游

    忻口战役遗址联

    风云叱咤除倭寇

    国共同心铸我魂

    陀罗沟联

    松荆涛涌岩峰秀

    古寺妃姿倩影

    《礼赞秀容新書院》

    七绝

    新任山长历五年,

    耕耘播雨破难关。

    出资索典抒心志,

    文脉書风世代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以元好问故乡,泱泱忻州无书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jb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