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说起表达能力能力差这件事,我有很多的黑历史。
-代表小组做调研总结发言,明明是做了详细的准备,得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结论,但在我的草草汇报下,完败;
-代表公司参加区域营销竞赛,全程低头看PPT,对全场的数百位来宾,念了20分钟,结果当然也不理想;
-最惨烈的是一次专项例会,由于种种原因,本以为只是数据展示,结果大领导想看的是完整的汇报。于是我悲壮的撞在了枪头上。
此时,若是我临场素质过硬,口若悬河,那可能也就圆过去了。偏偏我全乱了阵脚,声若细蚊再辅以港台腔加成,大领导怒不可抑,从上到下,痛批一通,最后直属领导只好临场救火。而我,从此彻底沦陷,只在后台安心做材料,不上前台做汇报。
照理说,我深受表达能力所累,应当励精图冶,努力追上才是。可我偏不。我依然深浸在只要做得好,日久见人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等种种自我陶醉中,一天又一天。
2
欠的债总是要还的。突然我发现没有所谓的“安心日子”了。
工作上处处要表达,处处要沟通。你不会沟通不会表达,活就越干越多还得不到领导赏识。而且你越不去表达,你就越不会表达。越不会表达,就越没有机会表达。
原本只是在例会上表达得不够好,后来与同事日常沟通都不顺畅;
原本只是不善于表达,后来都不敢开口靠邮件沟通。
恶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越不擅长做这件事,就越回避去做。最后掉在不会表达的深坑里,不见天日。
3
不是没给自已找机会尝试过。但一直处于一种“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状态。
-在我的想象世界里,我口若悬河,幽默风趣,台下人认真倾听,满堂喝彩;
-在现实世界里,我面无表情,语调平缓,以至于都无法通过审核,正式的上台演讲。
我的头脑和我的身体好像脱开了联系。我的想象没法变成现实。我头脑中的斑驳图景,在现实中是苍白的荒原。很努力,但很无力。
4
真正的转变点还是从1个月前的语音写作开始。
一时冲动入了坑,交了“天价”学费。为了赚回学费,每天都抱着手机碎碎念,最久的一次居然念了6个小时。为了凑够每天1万字的任务要求,各种念叨,各种发泄:正面的、负面的、开心的、难过的、当下的、过去的,云云种种。
在我记忆里,我从没说过这么多的话,从来没说过这么久。
在刚开始的几天,嗓子都哑了。但是我仍在继续。在步行时,在地铁上,在公园里,在过道间,我都抱着个手机叨叨念。当有人经过时,轻声细语,当独自一人时,高亢激昂。
说着说着,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已与人对话时不怵了;和同事沟通时,能条理清晰的列出一二三;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不用带着笔记本,张嘴就说;甚至还主动准备了材料,进行一场小型的方案讨论会。
5
这是我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为什么原来就是做不到?
因为我一直深陷误区。我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自已不知道。
仅管我知道自已表达不行,但在我深层次的意识里,我一直认为表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人人都会说话,那人人都应当会表达。所以,我会认为只要我在脑海里想得足够充分,我就可以说出来。
于是我一直在脑海里进行充分的想象,在笔记本下写下详细的方案,包括要点,时间,该执行的动作,甚至预想了观众的反应。而独独没有去实际操练。或者说还没有操练足够长的时间,让身体形成反应。
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关执行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内隐记忆」的方式存在。我们的行为是由“双重态度系统”决定的,不仅包括受意识控制的态度,还包括无意识的计算。而无意识的计算与重复行为密切相关,并且离不开时间的累积。
所以我觉得自已能做到,但实际上做不到,正是因为缺少了不断开口说话表达的重复行为。只有通过足够量的重复,获得一次次表达成功的感觉,大脑相关的神经网络获得成功的记忆,才能建立足够强大的连接。当需要表达时,可以向相关的肌肉发出指令,进行正常的表达反应。
要让自已能做到,必须持续不断的练习。我想起之前看过刘润关于演讲的分享:
在做5分钟商学院之前,2015年那一年我站了126天,每一天讲6个小时。每天在讲,然后训练自己被观众理解,训练自己眼神能看到每一个人,训练自己引导大家一步一步走到下一个路径去。
润总原先职位就高,表达能力很强,尚且需要如此练习,更何况我等小白?
所以不要怀疑,不要害怕。从现在开始,拿起手机,每天练上1小时。
只要开始,就会有改变。
只要开始,就会不一样。
与你我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