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本文根据央视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8集内容整理而成。
视频:易经的奥秘8----卦有何用_腾讯视频【15分30秒开始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6/df9a3bb39ca277fe.png)
第一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曾仕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就点出来了嘛,他的第一个阶段是什么?十五岁,志于学。大家有没有发现,怎么十五岁才志于学,那十五岁以前就不用学了吗?一个人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可是你没有到十五岁,你最好不要立定你的志向,太早了。你看现在很多小孩子,谈起我将来要怎么样,那都是儿戏。一个人没有到十五岁,你不要立定你的志向。你看我们现在十五岁,正好是初中毕业。初中毕业你就开始要决定我是要学什么东西,十五岁决定学习的方向。十五岁,他应该知道了,这辈子是要干什么?是他自己找出来的,不是我们逼他的。你看孔子一句话给我们多少东西。十五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志于学。你知道你这辈子来是干什么的?你要往哪个方向去学习?不能再犹豫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6/4371f2047a290a17.png)
第二阶段:三十而立
曾仕强:第二句话大家很熟悉,三十而立。你看十五岁,再摸索个十五年,再学习十五年,你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你才可以确定这一辈子的原则。在十五岁的时候,我确定我的志向,然后朝这个方向去走十五年,我大概可以归纳出来我这辈子有几个原则,达到四十而不惑。你要再过十年,你根据你的原则去实践,然后看成效怎么样,你才可以说,好,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6/2bf9f71d62fc92e0.png)
第三阶段:四十而不惑
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不疑惑了,没有这种人。那个“不惑”只是指对我自己的原则不惑,其它不是惑的。孔子是主张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四十就不惑了,以后就不要学了,还学什么呢?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太粗心大意了,我们只是按照文字在那儿解释,没有去参透去了解孔子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任何人要讲不惑,只是在一个小范围里面我可以不惑,其它我还是惑得很,所以千万不要再解释成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你就没有疑惑了,那就是圣人了。四十岁,我只对我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方向,我所要学的东西,我不惑。四十岁,对人生目标不再动摇。一个人四十岁以后,他勉强可以知道说在我要学的范围里面,我不在犹豫,我这辈子就决定这样去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6/ad1e89f9ee87da31.png)
第四阶段:五十而知天命
曾仕强: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不知道天命,那你是跟自己过不去。一个人你活到五十岁,你回头一看,你会发现你一路走来,好像都有一只手在安排,你非这样不可。你这一路走来,就是造成你今天这个样子,你跑不掉的,你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你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成果。一个人现在的状况,是从小到大累积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6/1ec7685128c7837f.png)
第五阶段:六十而耳顺
曾仕强:命是谁造的,是我造的,我造出我这条命,我造出我这样的命运,我抱怨我抱怨谁,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认了。能不能重来,没有办法重来,人生最奥妙的是你永远没有办法重来。所以六十而耳顺,为什么要耳顺呢?因为你会碰到很多人,他根本不了解你,就在你面前指指点点咋咋呼呼讲一大堆,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也会发脾气不听也会发脾气,那怎么办?耳顺。听了跟没有听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6/09d9ac43a2f6b9a4.png)
第六阶段: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曾仕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的意思就是说我从小到七十岁,我规规矩矩,几乎已经变成我的生活习惯,我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差错,那我就可以放心去做。
总结:尽人事,听天命
曾仕强:最后综合成一句话,六个字,叫做尽人事,听天命。记住五十岁以前要尽人事,排除万难,不管人家告诉你以后会不会成功,你都不管,你应该做你就全力去做。可是到了五十岁以后,你要听天命,我有这个成功的命,我自然会成功,我没有的话我不强求,何必那么辛苦,所有的名跟利最后都是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