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精选每周500字论语大讲堂
孔子的学堂(上)|第二章·自述(007)

孔子的学堂(上)|第二章·自述(007)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19-12-23 20:21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在简单了解了孔子的“简历”后,我们再通过《论语》中孔子的一些自述性的话,来了解一下孔子的一些所思所想。这些话,没有讲仁、义、礼、智、信等“大道理”,而很多是孔子心底情感的流露。

一、酒杯的哲学

我们常说,孔子时代,“礼崩乐坏”,时代在改变,变化的不仅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连器物也变了。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论语·雍也》6.25)

觚(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大概是随着人们生习惯的改变,觚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可能变成了上圆下也圆了,也可能没有棱角了。对于改变后的觚,孔子觉得不像觚了。原来的觚,上圆下方,代表着天圆地方,是有“道”的理念在里边的。现在觚的形状慢慢有了改变,孔子可能觉得名实不符了,所以发出了“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吗?这还是觚吗?”的感叹。也许孔子由此想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之类名实不符的礼的问题。

但是,不管觚的形状怎么变化,觚作为酒器的属性没有变。时代总是在变化,历史总是在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变,变是不变的,不变是变的。

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关于自己学问的方式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且好有一比。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论语·述而》7·1)

述,传述。作,创造。窃,私下里。老彭,那时大概没有“老某”的称呼,因此一般是指老子和彭祖。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礼,《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但钱穆《论语新解》认为,“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其事不见于《论语》、《孟子》,《史记》所载盖袭自《庄子》。而《庄子》寓言十九,固不可信。”钱穆所言极是。彭祖是古代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善于养生,历史流传的彭祖活了800岁,是神话传说。

我们把《史记》和《庄子》中关于孔子向老聃问礼的记载抄在这里,可以作为学习很好的参考。

《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与上不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庄子》的记载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较多,我们选择《庄子·天运》篇的部分记载: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憟,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搚。予又何规老聃哉?”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子和彭祖。”

老子和彭祖,都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时代,个人著述还是比较少的。孔子虽然有一肚子的思想想传下来,但也许是那天的心情不好,于是说了一句很消极的话。

在这个方面,孔子确实“述而不作”,他的思想是他说完后,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因此,孔子的思想是以“语录”体存在。但是,孔子晚年“删诗书定礼乐”,其实也是“作”的,对古代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

  • 孔子的学堂(上)|第二章·自述(007)

    第二章 自 述 在简单了解了孔子的“简历”后,我们再通过《论语》中孔子的一些自述性的话,来了解一下孔子的一些所思所...

  • 孔子自述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 孔子自述

    孔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流传至今,他的儒家思想也被我们现在很好的利用,他被我们树立成典范,他也...

  • 【无戒学堂】水稻的自述(上)

    我是水稻,我很开心,因为有我的存在,许多的人都没有饿过肚子啦!首先我感谢袁隆平爸爸,是他让我变得更加强壮,让我变得...

  • 孔子学堂

    孔丘道德冠全球, 子说诸侯志未酬。 学礼习仪扬国粹, 堂藏龙凤竞风流。

  • “孔子自述(3)”

    这时候我们学了孔子自述三篇,而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自述(三)的里面的一句话“其恕乎”。而它的表面意思就是:要以...

  • 孔子自述(二)

    孔子是一个“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人。他已经热爱学习到忘了吃饭,忘了自己的忧愁,连自己年老了...

  • 又一轮《论语一百》开启

    偶然邂逅新疆孔子学堂,过去在海口孔子学堂工作学习的情结油然而生,当了解到学堂建成时间不长,内部老师也很缺乏,学习群...

  • 2020春夏第十周研修日志

    孔子世家 孔子推仁政于鲁(下) 读孔子自述,带着此时孔子抵达了自己的那个境界,进入课程。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

  • 孔子“不惑”了吗?

    孔子在他的自述里曾说他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而孔子做官之前的一个时期。已经是49到50岁了,在他的自述里面,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学堂(上)|第二章·自述(0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st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