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class="search-text search"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display: block; float: left; border-top-left-radius: 4px;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px;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overflow: hidden; padding: 3px 5px; font-size: 14px; height: 32px; border: 0px; margin: 0px !important;"><input placeholder="API搜索" disabled="disabled"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family: inherit; color: inherit; cursor: default; border: 0px; outline: 0px; padding: 0px 5px; width: 38px; transition: width 0.2s;"></form>
比特币和以太坊之所以吞吐量这么低,是受制于其设想的应用场景以及针对该 场景所选择的共识机制 —— 这两者都假设系统运行的环境完全不可信,因此都 采用了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这种共识机制。
共识,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对某件事
达成统一的认识 —— 对于 区块链而言,某件事
指的就是对交易的确认 —— 任何一个节点要提交交易,都 需要大家认可。
比特币和以太坊目前所采用的PoW机制是传奇人物中本聪的设计。在这种机制下, 矿工们为了获得记账权和数字币奖励,需要不停挖矿来寻找合规的哈希值,通过 对哈希值的共识来对交易数据进行确认和打包。PoW没有准入门槛,任何节点都 有平等的权利参与记账 —— 当然,胜出的概率与算力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1569/936d027507a35451.png)
EOS则假设环境并非完全不可信的,因此它采用的委托权益证明(Delegated Proof of Stake)机制, 类似于我们熟悉的代表大会制度 —— 不需要每个节点都参与共识的达成,只需那些 选出来的节点去达成共识就可以了。由于可以相信这些节点,EOS的DPoS
机制也 不再需要解哈希难题来获取记账权,它让持有EOS币的人可以通过持续的投票系统 来选择21个作为代表的超级节点 —— 出块节点(Block Producer),由超级节点 轮流进行交易数据确认和记账,并给予其一定的奖励。
显然,让21个节点达成共识,肯定比1万个节点达成共识要高效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