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电子书/资治通鉴(附考异)(全六册)#
卷第二百八十一,后晋纪二,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1、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施展认为这是中国的帝国史上一个创举,辽国因而能够长期对长城南北朝廷统治,并对中原王朝造成严重的威胁,后续游牧民族能够在中原立足的,都是采取了这种方式
2、初,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微时,有术士张生语之云:“必为将相。”延光既贵,信重之。延光尝梦蛇自脐入腹,以问张生,张生曰:“蛇者龙也,帝王之兆。”延光由是有非望之志。唐潞王素与延光善,及赵德钧败,延光自辽州引兵还魏州,虽奉表请降,内不自安,以书潜结祕琼,欲与之为乱。琼受其书不报,延光恨之。琼将之齐,过魏境,延光欲灭口,且利其货,遣兵邀之于夏津,杀之。丁卯,延光奏称夏津捕盗兵误杀琼,帝不问。
祕琼劫财杀人,反过来自己也被别人劫财杀人,报应不爽
3、戊寅,以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桑维翰兼枢密使。时晋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兵火之余,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藩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之间,中国稍安。
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4、吴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宫城,厅堂曰殿。
想不通这个纳太子妃有什么意义,是徐知浩招个上门女婿,还是为杨家保存一点血脉?
5、戊子,吴主使宜阳王璪如西都,册命齐王,王受册,赦境内。册王妃曰王后。
吴国的这一系列行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6、契丹主自上党归,过雲州,大同节度使沙彦珣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还镇。节度判官吴峦在城中,谓其众曰:“吾属礼义之俗,安可臣于夷狄乎!”众推峦领州事,闭城不受契丹之命,契丹攻之,不克。应州马军都指挥使金城郭崇威亦耻臣契丹,挺身南归。
地方官员并不认可石敬瑭割地的举动
7、张砺自契丹逃归,为追骑所获,契丹主责之曰:“何故舍我去?”对曰:“臣华人,饮食衣服皆不与此同,生不如死,愿早就戮。”契丹主顾通事高彦英曰:“吾常戒汝善遇此人,何故使之失所而亡去?若失之,安可复得邪!”笞彦英而谢砺。砺事契丹主甚忠直,遇事辄言,无所隐避,契丹主甚重之。
张砺的举动究竟是奉中原正统,还是强化自己在契丹的地位,或者是像冯谖一样抗议待遇不公?
8、初,吴越王镠少子元数有军功,镠赐之兵仗。及吴越王元瓘立,元为土客马步军都指挥使、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恃恩骄横,增置兵仗至数千,国人多附之。元瓘忌之,使人讽元请输兵仗,出判温州,元不从。铜官庙吏告元遣亲信祷神,求主吴越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窦出入,与兄元珦谋议。三月,戊午,元瓘遣使者召元宴宫中,既至,左右称元有刃坠于怀袖,即格杀之,并杀元珦。元瓘欲按诸将吏与元珦、元交通者,其子仁俊谏曰:“昔光武克王郎,曹公破袁绍,皆焚其书疏以安反侧,今宜效之。”元瓘从之。
吴越也上演手足相残,毕竟君臣之分,利益大得顶天
9、或得唐潞王膂及髀骨献之,庚申,诏以王礼葬于徽陵南。
可怜李从珂一代帝王,到头尸骨不全
10、帝遣使诣蜀告即位,且叙姻好,蜀主复书,用敌国礼。
孟昶对李从珂是作藩属,对石敬瑭平等相视,还是认为石敬瑭不是正统
11、五月,吴徐浩用宋齐丘策,欲结契丹以取中国,遣使以美女、珍玩泛海修好,契丹主亦遣使报之。
徐浩野心不小
12、己卯,诏太社所藏唐室罪人首听亲旧收葬。初,武卫上将军娄继英尝事梁均王,为内诸司使,至是,请其首而葬之。
可怜朱友贞,十几年后才能入土为安
13、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和凝为端明殿学士。凝署其门,不通宾客。前耀州团练推官襄邑张谊致书于凝,以为“切近之职为天子耳目,宜知四方利病,奈何拒绝宾客!虽安身为便,如负国何!”凝奇之,荐于桑维翰,未几,除左拾遗。谊上言:“北狄有援立之功,宜外敦信好,内谨边备,不可自逸,以启戎心。”帝深然之。
不通宾客,看起来是既可以避免托请,也可以防止结党,但是同时也禁绝了正常的沟通。张谊似乎也是一个刺头儿,能够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皇帝赏识,还能向皇帝提出这种显而易见的建议
14、军士郭威旧隶刘知远,当从杨光远北征,白知远乞留。人问其故,威曰:“杨公有奸诈之才,无英雄之气,得我何用?能用我者其刘公乎!”
难道郭威不担心让杨光远听说的这句话,会直接让他上前线打头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