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年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我把以前自己根据央视电视纪录片整理的,也想收藏的这篇文字部分,提供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建议直接去网上购买原著或下载这部纪录片来看,更有价值。我只是它的一个读者。祝猪年诸事顺利。请勿打赏。)
股票指数,是人们投资股票的重要依据。2012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发布“央视财经50”指数,这是中国首只权威媒体发布的市场指数,让人们又多了一个投资股票的参考。
资本的力量上海飞乐音响,这是改革开放后,公开发行的第一只严格意义上的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将一张飞乐音响股票,赠送给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范尔霖来到上海静安证券营业部,将这张股票过户到自己名下。
资本的力量此时,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已有上千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规范的股票流通市场。创办一个股票集中交易的市场,已经摆到决策者的面前。
“股份制推行,要害就在于要有股票市场,要有资本市场配套。我要发股票,我要发债券”,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说。
1988年9月8日,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了著名的万寿宾馆会议。随后起草了《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俗称“白皮书”。它为中国资本市场奠定了理论基础。
资本的力量1990年,浦东大开发元年,中央政府提出,要把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设立一家证券交易所。
尉文渊,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说,“这个场景呢,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那一天的交易现场。当时我不在现场,因为我当时的任务呢,是要鸣钟开市。”
1990年12月19日,一声浑厚的锣声,从浦江饭店传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敲响这记锣声的,正是尉文渊。今天,黄浦江已不是昔日的模样,但尉文渊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这里的热闹场景。
资本的力量“每天到交易所,特别是中午休息,或者下午闭市的时候,满街都是红马甲。大概最高峰时,有这么三四千人。周边全部都是证券经营机构。但那个时候这条路呢,它就是中国的华尔街。”
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第一天,有人幸运地抢到了开市第一单。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部总经理郭纯笑着回忆:“交易所的总经理尉文渊先生,一捶锣,响了以后,我一按键,就把这个交易单输入进去了。”
资本的力量深圳证券交易所首任副总经理禹国刚,面对着大屏幕:“(这就是)1990年12月1号上午,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集中交易的那种实况。上面是1990年的9点44分45秒,这个时候,作为深交所第一笔成交的股票,深安达成交了。这个就表示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了。”
两个交易所的成立,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帷幕。当时,已经恢复发行十年的国债市场,总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资本市场,蓬勃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中国的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投资股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996年,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中国财经报道》栏目,设立证券专栏,开始对资本市场进行专门报道。媒体的介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理念的普及。
到1999年底,中国的上市企业已达949家,投资者开户数4800余万户,股票的市值超过2万6千亿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是1992年的三倍。资本,有力地支持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至此,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也开始显现出来。
资本的力量中国资本市场诞生初期,国有企业为了融资,开始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但因为“姓资姓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为此,设置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所有公开发行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而企业的存量股票也就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从此形成了上市公司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格局,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这两个市场加起来可以的市值,大概1万亿到1万2千亿,总的市值达到3万亿。有三分之二左右是不流通的。这个和中国经济完全不匹配。
我们发展了十四年,还处在那样一个规模,而且地畸形。为了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1999年和2001年,国家两次尝试国有股减持。由于疏通方式不被市场认可,中国股市一路下跌,股市(上证指数)从2100多点,一下跌到了1000点,998点。
为了解决股市低迷,和市场长期的股权分置矛盾,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我们称的国九条。国九条,将资本市场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其中就提出要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是万能的,但是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万万不能的。”2004年,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谢庚(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时任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现在,他依然认为,那是一次重大的抉择,它跟其他的单项改革不一样,它是资本市场一个综合性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制度性重构。它涉及到的利益,几乎涉及到市场全体参与人,是一个大面积的利益关系的调整。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2006年,五一黄金期间,中国证监会开始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企业,只选择了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紫江企业、金牛能源四家。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就是非流通股变成可流通股。
资本的力量“那么,怎么变,以什么比价变,这就是市场,要讨论很多问题,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呢,大家大体地把它概括成两个字,叫补偿。说你非流通股东必须向流通股东补偿。”谢庚这样解释。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投票正式开始。“应该说心是悬着的。我们当时开始投票以后,我们是,记得是每个小时,得向国务院汇报一次。”他回忆。最终,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方案,顺利通关,由此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
随后,股权分置改革迅速全面推广开来。到2007年底,沪深两市共有超过98%的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了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宣告完成。
“这个方案呢,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比如十送三,十送四,就这么过来了。所以正是由于这件工作这么做了,中国股市才抬头了,终于引来了一个春天。”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
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成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制度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消除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提升了上市公司质量,塑造了股权文化,并成功解决了诸多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难题,也让资本市场,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资本的力量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也促进后续市场的创新发展,铺平了道路,打开了空间。此时,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这些企业怎么发展,靠的是资本市场大量的筹资推动。”
其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诞生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最有代表性的有新浪、网易、搜狐等几大门户网站。它们有技术,缺资金,当时还比较弱小,不符合中国股市的上市条件,无法上市融资。新浪、网易、搜狐相继在美国上市。“让我们相当一批的这些创新型企业,不能及时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有一些标志性的创新型企业,对吧,远走他乡。”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王建军直言。
资本的力量1971年,美国率先创立了创业版纳斯达克。科技与资本紧密的结合,造就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纳斯达克,先后孕育了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等众多世界的科技巨头。中国要扶持自己的创新企业,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资本平台。
2000年8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了创业板的筹备工作。然而,一件让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筹建创业板正好赶上纳斯达克、IT泡沫的破裂。很多国家的创业板市场的试验,都陷入了困境。所以给创业板的筹备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于是这项工作,延续了很长的时间、虽然经历波折,但是,中国资本市场支持创新企业的愿景,并未改变。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
“你要相信市场,市场它会洗礼的,谁不行,等到退潮的时候看得很清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说,“只有通过这种涨落退潮,才可以让企业,让真正的优秀企业成长起来。”
资本的力量2004年5月27日,中小板正式启动,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搭建了一个平台。
2009年10月30日,经过近十年的筹备与策划,深圳证券交易所,终于敲响了创业板的钟声。上午9点25分,二十八家企业集团亮相,这是中国证券史上最多的一次新股集中上市。
从此,中国资本市场,有了自己的支持创新企业的交易平台。
成立以来,创新企业通过创业板融资,超过9000亿元。“它和主板相比较,”吴晓求说,“它是巨大的进步。它在选择企业的样本上,我认为它有很好的成长性。中国真的未来能有很重要的上市公司,应该主要在创业板。”
在创业板设立近三年后,2012年9月20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立,简称新三板。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撑,有了一个更多元的平台。
谢庚:“帮助这些创新创业型企业,来判断它们的创新方向,并且来分散承担它们的早期的创业风险,使得我们中国的创新创业能够有很大的推动力量。”
成立六年来,超过一万家中小微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融资超过4500亿。从创业板到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再到孕育中的科创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资本的力量,对它们的支持。
中国资本市场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年过花甲的杨宝忠,是一位地道的老北京,也是一位跟着中国资本市场成长起来的投资者。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成立后不久,中国资本市场迅速活跃起来,1992年股市一路狂飙,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炒股能令人一夜暴富。在巨大的诱惑下,杨宝忠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摆烟摊攒下的七万元,全部投入股市。
当时,绝大多数投资对股市的认知还较为肤浅,相信所谓的内幕消息,把道听途说当作买卖股票的依据。初入股市的杨宝忠,跟大部分股民一样买卖股票,最后由于盲目跟风,亏得一塌糊涂。“我投入股票市场,七万块钱,亏损得还剩二万五千块。”投资者杨宝忠称。
在人生最底谷的时候,1996年1月,杨宝忠看到《上海证券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深深地触动了我,从此我走上了价值投资的道路。”
华伦·布费,就是股神沃伦·巴菲特。2015年5月,杨宝忠获邀前往美国,参加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杨宝忠如愿地与偶像巴菲特合影。
资本的力量二十八年,中国的投资者开户数,已超过一亿四千万。越来越多像杨宝忠这样的投资者,从炒作者,变为企业长期增长价值的分享者,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
同时成长起来的,还有机构投资者,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是公募基金。中国第一批公募基金,诞生后的二十年里,中长期资金不断被引导进入资本市场。基金规模,从100亿发展到如今超过12万亿。基金数量,超过5000只。而私募股权基金,也突破了12万亿大关。
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一起,推动着中国资本市场,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资本的力量和股票市场一样,中国的期货市场也在发展。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同年成立。二十八年间,经过不断地发展和规范,各大期货交易所交易量不断增加,产品不断丰富。2013年10月18日,铁矿石期货推出。2018年3月2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货,这是中国第一个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的期货品种。
从粮食期货到石油期货,从化工原料到金融产品,从股指期货到期权,一个庞大的期货市场在中国已经形成。
“实体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期货市场,来规避原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李正强说到,“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套期保值功能。”
从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到期货市场,中国正在持续打造一个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事物发展规律是不断地出风险,不断出问题。要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完善这个市场。”刘鸿儒说。
资本的力量成长,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的助力。二十八年来,资本市场用自己特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
资本的力量未来,资本市场,也必将随着改革开放和深化,为中国经济成长,发挥出更大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