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打人这个行为,通常发生在2岁左右的孩子身上。
经常有妈妈担心说道:有时候孩子和别人抢玩具打人,有时候被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也打人,甚至和爸妈玩着玩着也是突然手就举起来,“啪”地一下打脸上了。
小小年纪就如此暴力,该如何是好呢?
孩子打人的原因
打人这个攻击行为,在大人的角度看来,是一种很不好的暴力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对于孩子的行为,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应该随意给孩子贴上“暴力”的标签。
秩序敏感期
对于一岁半2岁前的孩子,可能并不知道打人不好,之所以会有这种举动完全是出自本能,并非是想伤害谁。
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进入秩序敏感期。
如果有人破坏了自己的秩序,比如拿了自己的玩具,没有把玩具放在该放的位置上等等,这些在孩子眼中的“破坏性”行为,让孩子感到愤怒、生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73846/a16e8f6e7d133ea6.jpg)
一两岁的孩子因语言发展能力尚未完善,尚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不满。因此,只能用这种原始的“打人”行为来发泄不满情绪。
探索世界的方式
2岁内的宝宝,打人其实并不是一种攻击行为,而有可能是在表示对你的喜爱!
试问哪个妈妈没有挨过宝宝的巴掌呢?
小小的肉手在你脸上兴奋地拍,你疼起来叫的越大声,宝宝却拍得越兴奋。
但妈妈们可别误会,这是宝宝在对你暴力攻击。其实,这只是人类的幼崽表示想摸摸你的脸罢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73846/a8ac96158701b1ee.jpg)
美国《心理学前沿杂志》曾发表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 24 个 2 ~6 个月大的婴儿,并对这些婴儿进行追踪研究到1岁。
实验时,研究人员每次都用相同的玩具去接近宝宝,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用手的方式也不断「升级进化」。
开头是用手轻轻触碰,再到后面慢慢用手去摸,最后还学会用力去抓和拍打玩具。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73846/6e73d44de0706eb0.jpg)
这个过程中,其实正是宝宝学会用手去触摸探索世界的过程。
不过由于宝宝的精细动作尚未发育好,无法准确控制自己手速和力度。
所以,可能本来宝宝只是想摸一下自己亲爱的妈妈的脸,结果一不小心控制不好就“啪”地打脸上了。
所以宝宝并非是暴力打人,只是动作协调性尚未发育完全罢了。
自主意识
一两岁的宝宝自主意识发展,以自我为中心,不大会理解别人的感受,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分享概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73846/711afb227d670491.jpg)
如果这时候强制宝宝将玩具与他人分享或者是有人妨碍到宝宝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出现打人或者主动去攻击别人的行为。
孩子打人家长该怎么做?
及时制止
有的孩子做出打人行为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如果看到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打人,爸妈在现场的话要及时制止。先安抚被打的孩子看有没有受伤,并向家长道歉。
然后将孩子带离现场“冷静冷静”,以免再起冲突。
理性分析
待孩子冷静过后,可以和孩子谈一谈。
“为什么会发生刚才的事情?”
“宝宝因为玩具被抢了很难过,所以才打人的吗?”
“妈妈明白玩具被抢了,宝宝很生气,但是打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
通过和孩子平等对话,了解清楚事情的背后缘由,帮孩子理性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控制情绪。
孩子也可以思考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做更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73846/be649face64069af.jpg)
让孩子道歉
不管是谁的错,打人都是不对的。
因此,要让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及时引导孩子去给对方道歉。
如果孩子很执拗不肯去,可以从心理上引导孩子,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你看,小妹妹被你打了哭得多伤心,你去道歉让她别那么难过了,可以吗?”
“自己一个人玩多没意思,拉个手手和好,大家一起玩更有意思,对吗?”
道歉不仅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能帮助孩子培养社交能力,学会和如何与他人更友好相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73846/ff1111b13c8e8589.jpg)
日常引导
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
爸爸妈妈可以回想一下,在家里或者孩子身边有没有这种经常打人的行为环境。
还有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些孩子,会打自己的爷爷奶奶。
甚至孩子爸妈制止的时候,爷爷奶奶还会“袒护”孩子,说孩子打得又不疼,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以为打人是被允许的,从而强化打人行为。
平时可以给宝宝选择一些故事绘本,通过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宝宝如何更好地进行自己情绪的管理,以及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73846/29b339ab3fd9731f.jpg)
孩子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也很气人。但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我们更应该保持宽容与理智。
做好孩子的榜样与引导,胜过千言万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