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厅,周庄的代表性景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厅坐落在碧水泱泱的河畔,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建成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
如此豪宅,与明朝首富沈万三却是毫不相干,而我们主要就是冲着沈万三的名头来的呀。没关系,这里似乎充溢着沈万三的身影,还有他的聚宝盆呢,毕竟这豪宅是沈万三后人建的,处处都是对他的缅怀,且让我们慢慢看过来。
沈厅是典型的“前厅后堂”,比较独特的是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这在同类建筑物中是较为罕见的。
沈厅的“七进”是这样分布的:
第一进——河埠和水墙门,这里是沈家的船码头,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也是主人迎接宾客的地方。
然后就进入了第二进——墙门楼,这里是家族举办红白庆典等活动的地方。
再向里走就是第三进——茶厅,是来往船夫、轿夫、下人们歇脚喝茶的地方,也是招待普通客人的地方。
这个茶厅高大宽敞,蛮气派的。正中悬挂着一个黑色的匾额,上书4个金色大字“贞丰泽国”,很是端庄大气。周庄古时候的名字叫“贞丰里”,“泽国”描绘了周庄多水的景象,这个词精准地概括了周庄古镇的历史韵味和水乡风貌。
最特别的是一进门的右手边墙上,悬挂着一个匾,里面是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墨宝:“周庄是国宝。”
贝聿铭墨宝继续向前走就到达第四进——正厅了,气派的太师壁上悬挂着白色匾额,上书三个大字“松茂堂”,意思是“竹苞松茂”,意味着根基牢固、枝叶繁荣。这字出自清末状元张謇之手,字体雄浑有力,与正厅的庄重氛围相得益彰。
松茂堂是沈厅的正厅,也是整个宅院的中心,是沈家主人接待贵宾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松茂堂雕梁画栋,陈设考究,气势恢宏。尤其两个角落里对称布置的落地屏风,极其吸引人眼球。高大的雕花圆框里嵌着天然大理石,色彩纹理像极了山峰云彩图案,非常精美。
抬头向上望,只见梁上刻着蟒龙、飞鹤、彩凤等图案,栩栩如生。而且,屋顶是两层的,据说是为了防寒避暑。
此外,正对着正厅有一座仿木结构的砖雕门楼,飞檐翘角、雕刻精美。相关资料介绍,门额中间题刻“积厚流光”四个楷体大字,四周浮雕红梅迎春图案,两侧分别镌刻南戏《西厢记》和传奇《牡丹亭》中的状元戏场景。可惜敌不过岁月的风风雨雨,已经比较模糊了。
对了,正厅中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看点,被导游们津津乐道着。在我们仔细参观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导游带着游客呼啸而过,他们都没有漏掉这个点,解说词也如出一辙。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