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宋伯伯写的文章。谈论什么时候看名著会好一点,几个人在一起谈论人生会好一点。
这篇文章确实给了我很多触动。
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或者年轻人都已经能够熟读唐诗宋词,中外名著更是烂熟于心。
但是宋伯伯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好。过早的接触这些是不是对本身有帮助?或者说是否真的能够理解这些文章里面的作者的本意和写作动向。
记得有人说过,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看水浒容易让心性刚烈动怒,人老了看三国,就是说一辈子的路走了过来,人生的经验已经了然于心,再看三国有些多此一举了。
而如今回过头来再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个解释,好像看似道理中也是禁不起推敲的。
这就如同,很多我们听说的话看似有道理,或者非常有道理,其实跟说话者最初想说的是相违背的,或者简直就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什么年龄看名著,那就要看这个看书的人抱着什么样的一个态度或者方向了。
心理年龄其实可分为两三种!
一种是人的年纪大了但是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一种是年纪大的人思想依旧幼稚的人。
还有一种就是年轻人拥有一颗老城的心。
这里不得不说一些少年老成的年轻人。这类人大部分都是独立性强的人,或者从小就懂得人生的人。
所以少年老成,思维缜密也是有的。
其实生活中不管是年长者还是年幼者,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谦逊的心。
年长者不能倚老卖老否定年轻人的正确价值观。年幼者也不能对长辈出言不逊,肆意妄为。
所以心理年龄决定着一个人的见识或者想法的多少。
心理年龄给每个人的是真诚谦逊的态度。
善待自己的心里年龄。不要让他成为我们的羁绊。
![](https://img.haomeiwen.com/i7922535/acfd6b78f5f63b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