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歎:聖人讚歎。
據說源於孔聖人讚歎曾子的典故。
聖人歎,我也歎,歎息的歎。
「著名文學評論家」,這是金聖歎比較通行的名頭。我估計小老頭心裡苦死了,以他不饒人的利舌,他要是活著,一定會懟回去:你才是評論家,你們全家都是評論家!
「生死迅疾,人命無常,富貴難求,從吾所好,則不著書其又何以為活也?」
活著就要著書。
這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恃才傲物的張公子(原姓張)連高考都敢開玩笑,老師一生氣,給個大鴨蛋。第二次又冒名金公子,去考了個第一,從此只好姓金了。
考第一只是為了證明「我可以」,但對仕途卻沒有興趣。
他是想寫書的,而不是評論別人的書。
但他眼光高到頭頂上去了。他很少看得上別人的書,也堅決反對隨便亂下筆著書。
他眼裡只有12本書,六部聖人書——《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六本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 《杜工部集》、《水滸傳》、《西廂記》。
其他人都不該寫書!
「作書,聖人而天子之事也。非天子而作書,其人可誅,其書可燒也。何也?非聖人而作書,其書破道;非天子而作書,其書破治。破道與治,是橫議也。橫議,則烏得不燒?橫議之人,則烏得不誅?」
苛刻極端到擁護始皇焚書而反對漢家求書。
瞎寫的人都該殺了!
如此保皇忠君之人,最後卻因為跟皇帝撒個嬌,自己被砍頭了,可歎!
看他貌似放浪,藐廟堂而輕仕途。卻因為聽說順治皇帝誇了他一句,當場面北跪泣叩謝,拿皇帝老兒當知己了。順治說要整肅吏治,他就當真了,竟然在順治死後哭廟告狀,然後……就「痛快」了。
再回來。
為什麼他說只有聖人和天子可以著書,而我又說他自己是想著書的呢?
「嗚呼!君子之至於斯也,聽之則不可,禁之則不能,其又將以何法治之與哉?曰:吾聞之,聖人之作書也以德,古人之作書也以才。」
已然禁不了了,怎麼辦呢?
金老師由此揭開了「才子書」的面紗。
古今只有六大才子,他們是有資格著書的,金老師逐一批評。
從批讀聖賢才子,可以看出,金聖歎大才子面壁十年圖破壁,批書六本為寫書的雄心壯志。
聖賢書只要看中心思想就行了,不必逐字逐句地細究。因為聖賢不是自許的,學不了。
讀才子書則大不同,從構思、立局、琢句到安字,層層解剖。
這種讀法大家回憶一下中學範文解讀課程就明白了:學習作文啊!
以金老師對著書敬若神明的嚴苛態度來看,即使自認才高八斗了,也不會輕易出手著書。
他一定是要把自選的最好的幾本書解構完畢,成竹在胸,才會下筆如有神、一本永流傳。
再歎:留給金老師的時間不多了!
六本書還沒批完一半,53歲的聖歎老弟,就因為一個判斷失誤,而永遠失去了提筆的機會。
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能寫了。從他直接把水滸咔嚓掉50回、果斷給西廂斬尾,到他在批註裡自己感歎:我批得太好了!我們都能看出,六大才子如果才高八斗的話,這時候的金老師已經自許一石了。更有狂言:「恰似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材」。
最後一歎:因為金大才子壯志未酬,只留下課本上的幾行讀書筆記,後人硬是把他劃到「文學評論家」的隊伍裡去了。這是大才子死不瞑目的羞辱,但是,到哪說理去呢?你就是沒寫啊!
所以
成功趁年少,莫負好年華,有肉別吃菜,時光不再來。
好詩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