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一个任务,如果我是计划流项目的操盘手,怎样去推这个项目,要做什么?
首先是对于计划流的认知。Z导师曾苦口婆心讲:没有计划的数字化,就没有企业的数字化;计划流是LTC的抓手,只有计划做好了,LTC才能好(前期曾夸下海口,认为对LTC的了解已有5-6分,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竟答不上来,甚至想着逃避,惭愧);Z导师还曾讲过:管理变革在一线。
因此,如果我主导计划流,这3句话将是核心思想,将是推动这整个项目的教义和宗旨。那么,怎么做呢?今天我在想,谁对该产线的计划最了解?一线在哪里?
于是,我去找了L女士,对于该产线的负责人来说,她对计划流当前问题的认知,应该是最清晰,最了然于胸的。因其同我一样性格内向,不太会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下午去当面找了她。
非正式沟通往往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对方会毫不保留地讲出肺腑之言,以下是对本次摸底的回顾与总结:
1、销售下单:市场会前置传递订单信息,并拿今天的预下单信息给我看,3月预下单20个项目3979万。且不说该信息线下传递,这20个项目无一可前置动作。主要表现为:
①市场要货不急,因规模需要,前置锁单生产后,会产生成品库存,按公司制度规定,超期未发货,会罚息,业务员不接招;
②前置协议解读,业主不配合,项目周期未到,涉及相关参数、标准存变更可能性;
这里暴露的是订单信息前置管控缺,无流程支撑;且公司内部制度存矛盾,业务感知不好。另一方面是哪怕有订单预测,无管理抓手,看着要到手的鸭子,望洋兴叹。
2、售前对接:近年来,公司的流程、IT战下来,做了很多规范。但是规划10分,IT 5分,落地仅1分。
售前对接有一系列表单,原则上对接后要输出一图一表,支撑后端前置动作。就拿一表来说,核心元器件为投标元器件清单,但只到型号大类(断路器,施耐德H系列),无法支撑采购前置动作(寻源,备货);
其二,最最核心的是客指问题,表面看,开产线客指多,实则不然。深入了解,客户一般只指定品牌,型号不会指定。那么,在价值链中是谁在指定型号,传说是受产品降本影响,因我司产品竞争力弱,毛利低。未确保利润最大化,售前及供应链有对应降本指标。因此,这种指定应运而生。
这里暴露的是管理工具不落地、客指管理缺失,同样依然是内部管理矛盾的问题。
3、订单评审:首肯其价值,当前最大的问题不在场景缺,而在评审的不准确,这种不准确主要受3点因素的制约:
①采购货期无标准,同样一款断路器,A订单采购评审20天,B订单采购评审30天,而标采是15天;
②客供的管控缺失,线下承诺20日到,结果到了20日,杳无音讯;
③业务插单影响,本来是评审好的订单,突然紧急插单,原订单产能被占用,只能后移。
这里暴露的问题是采购标交、销售客供、插单管理的缺失,无规则可循,导致评审不精准。
4、研发制单:我们盼SKU盼了2年,图文盼了1年,理论上SKU是设计标准化,可降低设计复杂度,提升设计效率。实际上制单周期并未有效改善,反而增加复杂度(以图文项目为例,凡是涉及到图文项目的订单,制单周期+3天)。
不仅如此,制单这里还出来一个严重的客观问题,人才流失大,稳定性低(年初2大核心产线产品经理连续离职,更不谈下属了),这背后的根因需深挖。
这里暴露的是历史项目的遗留问题,暴露的是人的问题,是企业文化,人力配套的问题。
5、采购执行:我们有寻源前置,这里没问题。一方面因售前协议解析不到位导致采购无法前置动作;
另一方面因需求未始发,采购只有等系统有需求后才能执行采购(这里是可以动作的,寻源前置了,但是采购需求没有前置,若需求前置,周期可下降3-5天);
再就是供方的配合度问题,收到货款才排单(战略供方的价值没有发挥);
最最核心的也是我们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暂且不谈降本需求;有这样一种怪象(客户指定的物料,经业务员协调货期最快1周左右到达。而我们自己的供方,同样的型号,货期却要30天之久)值得探索。
背后的经济规律是啥?我司供方在供货时会给我们返点(且不说返给公司还是返给个人),客户供方不存在返点的问题(利差由供方自结),因此,同样的订单,供方肯定先供客户,而不是先供我们。
这里反映的是大供应链管理的缺失,同时还存在价链未打通,我本位,需求滞后等问题。在此,不仅想了解我们的成本模型,更想了解我们的战略供方怎么管控的。在这里的文化和权力制约因素是啥(我司去年新招聘的寻赋管,近期也提出辞职意向,这一点值得深思)。
6、计划管理与生产执行:这里重点是智能排产和生产作业标准化,没有任何利益的交际,相对难度不大。因为是价值链底端,在整条LTC流程上的价值不会太大。
按开计划主管的说法,如果我们在下单前能把技术协议,研发BOM制好,我们的周期可以下降10天。这是她的高目标,我想也是我们的高目标。而这种目标的达成,需要大的变革和阵痛。
综上,只是以计划主管的视角来看待计划流的问题。下一步,准备跟销售、售前,采购的一线人员同样采用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去了解计划流的问题,了解他们的真实看法。
诚然,开计划主管暴露的问题,80%不适合在公开场合讲,难度也很大,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动作,反而我觉得这是好事情,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对布局、控局,最佳实践的探索有着重要且非凡的意义。
再加上Z导师的加持,还是有信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