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这本书的第七章,“不想对这个世界投降,就要强大到锐不可挡”。
本章分五个小标题。
标题一,敏于心,钝于外
“钝感力”是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钝感力》中的着创词。按照他的解释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执着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获取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和智慧。
钝感不代表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周遭事物不过度敏感,沉住气,不骄不躁,集中力量专注目标的生存智慧。
(这个词,我也是今天才知道)
钝感力是立身处世不可或缺的品质。通过许多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中最优秀的员工,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也不一定是最能干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能够以最合适的状态及心境应对一切变化。
张智和刘明都是集团刚引入的高级营销人才 出任公司的营销部经理,分管不同的市场,共同向总经理及董事会汇报。
从工作背景来看,两个人不分伯仲,毕业于名牌大学,都曾任职于著名外企,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并且干劲十足。
张智雷厉风行,并且说话直言不讳。他的洞察力与市场判断力,让许多下属颇为佩服,而刘明却像职场版的“许三多”,憨笑随和,性格不温不火,做事从不急进,许多人都认为张智将会比刘明更能做出成绩。
由于张智与刘明对区域市场进行了改革,触及了公司中诸多人的利益,在他们上任几个月后,一些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各种各样的非议分至沓来,更不断有人写匿名信,编造各种借口,举报他们,张智和刘明都面临着巨大压力。
张智的性格急躁,对于这些无中生有的指责表现激烈,同时对于公司管理层的询问,又表现出极大的反感,认为领导层应该给自己充分的信任与支持,而不能以这些莫须有的指责扰乱自己的情绪,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张智不断向区域经理下达死命令 ,不断地进行开会督促,一旦某个任务没有完成,张智会怒发冲冠,并施以重罚,警告团队,必须如期完成。他心情好时可以与团队达成一片,但当他情绪低落时。整天阴沉不语,经常为一点小事发怒训人,让下属根本不敢与他沟通。
刘明表现平静很多,虽然也肩负重担,但他有条不紊,无论是任务布置还是工作推进,无论是取得成绩,还是遇到障碍,他都能够心平气和的与团队共同研讨对策。
更令下述感激的是由于某区域经理的失误导致业绩下滑,整个团队受到董事会严厉批评之明,刘明却一个人扛住压力,耐心向董事会解释其中原因,并阐述接下来的应对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情景,从而取得了谅解。
一年半过去了,张智与刘明都以各自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向董事会承诺的目标,公司管理层决定提拔两个人中的一个出任营销总经理,在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多数员工支持刘明,晋升为营销总经理,原因很简单,虽然张智的能干让人佩服,但刘明的“钝”让人更有持久的信心,而总经理的评价则是,张智是个将才,但刘明是帅才。
“敏于心,钝于外”,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稳定性领导者,这就是大智若愚的智者。
标题二,不是做什么有前途,是怎么做才有前途?
很多人可能曾经有这样的经历,因为辛勤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酬劳,因为努力做出的成绩,没有得到老版的重视而牢骚满腹,我们会有这样的抱怨,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搞清楚自己是在为谁工作。
在一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勤劳的工作着。
一个路人经过此,好奇的问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些重的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麻木不已,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儿”。
路人又问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为了每月50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种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暖,谁愿意干这份搬石头的粗活儿”。
路人又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中闪耀着喜悦的光芒:“我正参与新建这座雄伟壮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会有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来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辛勤的工作,却又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三种功能其实代表了我们工作的三种态度,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第一种是茫然无目的的,第二种是找错工作方向的,第三种这是真正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得到工作乐趣的。三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了勤奋所能达到的深意义。
努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有益于老板的,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
本书的作者还说,人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用金钱买智慧,后一阶段是用智慧换取金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而工作,利用一切工作机会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标题三,先让付出超过汇报,回报自然超过付出。
一个在微软做了12年的非常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鲍勃,他的工资比微软当时许多副总裁的工资高,因为他的能力突出,公司本来想让他当领导,但是鲍勃拒绝了,别人问他原因,他说“第一,我对管理没兴趣,我管不好人,第二,我就想把我的所有时间都用在技术上”。
按照我们的传统观点,一个人不做管理,就只能算是一个兵,不是将,兵的薪水肯定比不上将的薪水,但是微软公司价值观是“看贡献,不看职位,看价值不看职位”!因此微软每年都会在他的5万名员工中评选出30-40个杰出贡献者。
鲍勃曾说“我只能在业绩上提升自己,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中国也有一句老话说,“无功不受禄”,为企业创造价值,你才能有资格接受公司给予你的回报,倘若你碌碌无为或者以极甚微。你又凭什么苛求企业给你高薪呢?
价格是别人给的,随时可以拿走,价值却是自己创造的,任谁也无法带走。
“价格由老板决定,价值由自己创造”这句话让许多人受益匪浅。
加薪是职场中所有上班族的希望,老板们想提高利润,你也想增加薪水,可一切都从何而来呢?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薪水的增加要靠工作来实现,因此与其整天抱怨,立足行动,先让付出超过回报,再求回报超过付出,这样生活还能少些失意,多一些快乐和踏实,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标题四,那些在职场中笑傲江湖的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我认为用“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更为贴切一些。)
对于公司来说,老板要培养一名干部,肯定要让他先到基层去了解底下的情况,再到各个部门去熟悉公司所有工作流程,顺便考察一下他对公司的忠诚度,最后才决定予以重任。
有些人不明白这一点,以为自己得罪了人或是老板有意给自己穿小鞋,吃不了苦,受不了折腾。不专心工作,甚至直接卷铺盖走人了,令人不禁为之扼腕长叹。
在联想杨元庆和郭为被柳传志折腾了十几年,换了无数的岗位。把公司的每个部门每个流程都熟悉透了,这才成了联想的“全才”,可喜的是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出色的完成任务,同时交了一份关于忠诚的满分卷子,柳传志也因此有了一个心得:
“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
俗话说得好,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对于随时为这个折腾做好准备的人来说,老板又何尝不想给他一个机会呢?
标题五,先有危机感,才有存在感。
我们经常会感到读书有压力,上班有压力,做老百姓有压力,做领导干部也有压力,总之压力无处不在。
有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屡屡受挫,始终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最后一次,因面试感觉不好,回到家越想越绝望,结果跳楼自杀了,等录取电话打过来时,他已离去很多日子了,原因是他是村里唯一的硕士,家里人一直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是对不住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他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于是选择了永不面对。
本书的作者说,压力不能没有,压力又不能过大,而压力又无法摆脱,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着矛盾,我们只能去选择适应生活和改变自己,当你没有了绝情,懒懒散散,那就给自己加压,定下一个目标限期完成,当你感到压力,使你身心疲惫,都快成机器人了,你不妨化压力为奋斗的激情。
一个对自己充满激情的人,无论他目前的近况如何,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无论工作是多么的困难,或者质量要求多么高,它都会始终一丝不苟,不急不燥的去完成。
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生活的罗网,不管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你都要努力认真的去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的生命需要热情的感染。
把这张五个小标题一一读下来,才看出了作者写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不想对这个世界投降,较强大到锐不可挡” ,而要真正做得强大,就按照书上这五个小标题认真学习即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的关注,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