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利用闲暇隨心读了哲学的几本书,有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前者難懂,後者通俗。我一直對哲學有偏見,就如同對女研究生有偏見一樣,等到讀到這些書,確實覺得自己的偏見過深,叔本华的有些篇章斷斷續續講了一些內容關於幸福的哲學,總結一起,看清楚幸福。
幸福是健康之花。
带来快乐最少的是财富,给予快乐最多的却是健康。
很多人会觉得财富给人带来最大的快乐,但是财富多了,又会为维持财富而苦恼。而如果一但健康出了问题,那一切财富都毫无意义。所以这句话虽然简单,却是至理名言。
幸福的起源于“自我”,人格帶來命運。
我們大多數人離不開人群,關係帶來幸福。現在我認為,不是這樣了。如果從關係裡獲得幸福,人永遠走不出煩惱,被動接受而受制於人。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何帆老師說的,能從人群中走出來,又能回到人群中區。如果能夠不用從關係裡獲得生存的麵包,關係也處於其次的地位。
聪明的人把追求自由闲适、避免痛苦和忧伤放在首位,他注重恬静闲适、质朴适度的生活,尽量避免各种遭遇。在和所谓的同仁有了一些交往后,他宁愿过隐士般的生活。
如若他极富理智,他甚至愿意离群索居。因为一个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愈丰富,他便愈少求于人,同时,别人也很难再给他什么。智力超群的人何以自甘寂寞,其原因就在于此。
“自我”是人们所能获取的最美好事物的最伟大的源泉。愈是这样——即人们从自身发现其快乐的源泉——他便愈幸福。
所以,毋庸置疑,谁拥有这种杰出而丰富的人格,谁便能获得世界上最为幸福的命运,特别是具有天才的人更是如此;
构成幸福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自由地发挥他的最高能力。那些没有被动用发挥的力量便成为他的负担;他除了依靠这些力量来引起别的痛苦和烦恼的原因外,使用这些能力根本就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因为快乐总是包含着使用自己的能力,才能构成幸福。
当我们的力量使不出来的时候,那些力量就是负担。这句话我非常有感触。人的能量总要有一个突破口,这里不行,只好走那里。这里没有劲使出来,那里就会用力过猛。是身不由己的,但并不是说人就要冒然去追求,我覺得这也不是求来的,也许是等来的。古今中外,得志的又有几人,而小人得志的倒是很多。屈原投江,留下离骚;海子卧轨,留下大海。很多经典都伴随着悲剧的发生。就是叔本华這樣的天才,他的家族还是有精神病史,一生总是被病症困扰,却留下来哲学思想。天才和疯子只是隔一层窗户纸。能夠自由發揮能力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由闲暇构成。这句话简单经典。周一我们需要出去觅食,周五我们需要回家休息。这时候才是自己的样子。幸福也由自己创造。
一旦无所事事,最难的莫过于保持平静。周末,总想去高消费,去玩到很HIGH 的样子,然后静等周日晚上的悲凉,周一的悲惨,到周五的灿烂。如此循环往复。人需要耐住寂寞的,不受时空干扰做自己的事情,做时局的主人,内心就会平静。因为人不是为上班和工作而活,上班確切的說是做事,都只是生命里程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充分利用闲暇,去实现,才能够幸福。
人所烦恼的都是思想,这些飘忽不定的思绪,让人总是产生各种厌烦和苦恼,叔本华說人生總是在無聊和煩惱中搖擺,而快樂只是一瞬間意志的喘息,事物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待它的看法。
任何别的事物都只能满足一个愿望,一种需要,如食物,只是在饥饿时才是美好的;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钟爱那些只知为完成而活的人,因为他们正是一个过程的跨越者。——尼采
这里所说的完成是指一个人的使命感,人都是生命的过客,走过路过就消失了。而只有完成才是有為,為一个理想而活着的人,不受眼前名利金錢所干擾,執著下去,近乎瘋狂,能做到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是极少数的,因為完成,幸福的一剎那永遠在歷史中閃光。
看哲学书籍让人清醒。而表述这些东西其实是用理性来表达的,而非是那种有伤感的情怀,如果有,那就是心灵鸡汤的主要目的,鸡汤有的时候是为了麻痹内心,而哲学是让人清醒,这就是很大的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