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讲点理论,我说讲哪方面,她说认知疗法什么的,我说要么讲以前讲过的ABC情绪理论?
提到这里很容易想起认知偏误这件事,也很自然地联想到《事实》这本书。
《事实》的作者汉斯·罗斯林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事实,然而依然存在主观误区。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明一个人不存在绝对的“事实”,人人都存在认知偏误,或多或少罢了。
那么说来便是:“事实”是要追寻,也不必执着于绝对的“事实”。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既然认知存在偏误,与其负面偏误,不如正向偏误。
比如当遇到倒霉事,与其认定自己没用,不如认定是来教自己成长。
怎么认定自己没用就感觉理所当然,而认定教自己成长就要计较真伪呢?反正都是偏误的,不是吗?
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认定自己没用的同时,也为自己不去面对与努力找好了理由,躺着变得没那么自责。人的本能:逃避与懒惰,又起作用了。
负向就像坠落一般容易,正向却像升空一般困难。
一不痛快就发动攻击容易,无需启动大脑。不痛快了去反省去思考去自控,这就要耗费脑细胞了。
总会看到许多言行,完全出自本能反应,而疏于管控。为避免自责,又会堆积谎言。
所以,世间就是如此吵吵闹闹,纷纷扰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