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简友广场想法
日更 622天“拆书”《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新版-银翘解毒丸

日更 622天“拆书”《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新版-银翘解毒丸

作者: 指北针的从零开始 | 来源:发表于2022-12-10 09:38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指北针。

今天文章的主题,银翘解毒丸简介

➡️银翘解毒丸简介

最早出处:清代《温病条辨》

使用时间:210年

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整体药性:凉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典型征象:感冒发热,嗓子疼,舌边尖红

所拆书籍《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新版)作者:佟彤

➡《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

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故《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 中文名《温病条辨》

* 成书年代-清

* 归属类别中医典籍

-

【成书背景】

吴鞠通谓前贤之中,元代王履(安道)虽能辨证温病,但论之未详;

明末吴又可区分伤寒、温病,但立法欠精纯;

清代叶天士立论精细,但立法甚简,皆未能透达圆满。

于是吴氏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个人心得,统论温病,而成此书。

-

【流传版本】

《温病条辨》由问心堂初刊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此后翻印、增批评注近百次。

-

【校注、整理】

《温病条辨》有多种现代校点本,以道光十六年(1836年)刊本为底本,

2007年张志斌以嘉庆十八年(1813年)问心堂初刊本为底本校点出版,收入《温病大成》一书。

-

【内容简介】

《温病条辨》仿《伤寒论》体例,分条列论,以求简要易诵,又恐简而不明,且免后人妄注,于是吴瑭在各条之下详加辨析议论,故以“条辨”命名。

共6卷,另有卷首1卷。

卷首为“原病篇”,引《内经》以求温病之原始。

正文前3卷为全书的中心,专论温病。此3卷依次分上、中、下三焦设立篇目,分别论述三焦温病,并出治法。

卷4为“杂说”,论救逆及病后调治法。

此后附“解产难”(论产后调治与产后惊风诸症)、“解儿难”(论小儿急慢惊风痘症等)二篇(原作一卷,后析为卷5、卷6)。

《温病条辨》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吴氏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旨在“认证无差”。

吴氏认为,伤寒六经辨证都是由浅入深,但六经是由表入里,须横看;三焦辨证则由上入下,须竖看。两种辨证体系有对立统一、一纵一横之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辨证体系与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叶天士温热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互为羽翼,成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在治法上,吴氏以温邪易耗阴液为立治法的依据,倡导养阴保液之法,并据临床实践,提炼叶天士医案温病治法,化裁处方,以切实用。

如分出清络、清营、育阴多种治法;又以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使温病治法用方层次清晰。

-

【章节目录】

卷首 原病篇

卷一 上焦篇

卷二 中焦篇

卷三 下焦篇

卷四 杂说

卷五 解产难

卷六 解儿难

-

【影响评价】

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理法方药齐备,切合临床实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后世将此书视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作为中医必读之书。

同时知道自己的可变性和接纳自己的局限性的人很厉害,时刻提醒自己遵守这两点的人更厉害。

-未完待续-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侵必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友情提醒:

本文为作者对所拆书籍的理解,具体病症请以医生的当面诊断为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 622天“拆书”《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新版-银翘解毒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ma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