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又梦到了涵涵。
我和他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可是,知道了他的事情后还是难过了好几天,为这样一个才子,感到痛惜,也为我的同事感到惋惜。
晚上不止一次梦到他,他还是那个初一的活泼男孩,来办公室找他爸爸。
醒来,就会心痛。
到底是什么让他走上了不归路?我一直想知道那些抑郁症患者,在临走前,会想什么,一点也不再留恋这个世界吗?
从二十六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他十八岁的生命。那一刻,他内心在想什么?还是什么都不想了,才会纵使他一跳?
初次听到这个消息,我震惊了,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六年前······
我刚到二中任教。我第一次注意他,是在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大家都在讨论年级第一名是XXX的儿子。这时,我才知道经常找我同事的涵涵原来是他儿子,当时大家都跟同事取经,怎么培养出来如此优秀的孩子。同事还津津乐道谈起他的育儿经。
涵涵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机灵活泼、待人彬彬有礼。
后来每次考试,他和另一名学生交替拿下桂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濮阳市最好的高中。听说,他在高中成绩也相当优异,高二时就参加高三的模拟考试,考出了650多分的好成绩。大家都预测,他能考上北大清华。
当我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原来,他高二下学期已经得了抑郁症,在外地医治了半年之久,才返校。今年三月份,还在高三百日誓师大会作为代表豪言宣誓。但是第一次模拟考试时,他并不想参加,父母还是想让他尝试一下,成绩出来后,因为对自己644分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趁父母不注意,上了楼顶,从26层的高楼上跳了下去。
我同事的妻子是一名小学老师,因为孩子的离去,受了精神刺激,至今未上班。我同事也没有从失去孩子的悲痛中走出来。
一个家庭,毁了。
前几天,一位心理学老师约我喝咖啡。
我和她讲这件事情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老师家的孩子,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在家里,多数老师还是以老师的姿态管教孩子。”
说得相当有道理。
另外,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太低了。受不了一点打击。考不好,得抑郁症了;失恋,得抑郁症了。很多孩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需要看心理医生。但是,很多学校因为师资欠缺,心理咨询室还没有建设起来。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重视。多种因素导致孩子得了抑郁症,却不能及时治疗。
我的朋友说过一句话:“早死的都是菩萨。因为他在用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世间。”
虽有些迷信色彩,但是涵涵的离去,多少会让我们重新对教育思考吧!
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成绩重要还是性格重要?作为即是老师又是家长的家长,怎样和孩子交流?如何给孩子做生命教育?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愿天堂里的涵涵没有压力、没有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