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理学在我国以几乎空前绝后的人气一下子成为了我们身边的科学。你可以看到各个大学都争先恐后地设置心理学专业,已经不分大学的级别,口碑,以及各大学自身本来的优势了。
大学心理学专业成为热门。心理咨询师的认证资格也成为大家争先恐后想要拿一个在手的热门牌照了。这表明我们国家终于后知后觉地看到心理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国家取消了相关考试制度后,也没有影响学习的热烈程度。
因为我们感觉好的人际关系和好的心态,确实是我们人生博弈的极大助力。于是各个心理学课程也层出不穷。以武志红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更是把心理学的普及做得非常不错了。
我们大多数人所说的关于情绪管理之类的心理学内容只属于个体心理学。会让你舒服一点,人生顺遂一点。但并不至于让你的人生从此开江破浪地前行。
所以很多人学来学去,又迷茫了。我以良好的心态埋头苦学,怎么还是没看到成功的影子呢。
问题出在,没有找到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也就是客观的规律。
古典老师在《跃迁》这本书里几乎非常详尽地为我们阐明了这个道理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懂得观察客观世界,这远不是个体心理学能解决的内容。那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们的阅历我们就算知道,似乎都很难模仿。因为他们是非线性成长的。
非线性成长也就是跃迁,每隔几年,他们的能力,资源,眼界,财产似乎都成倍数增加。这就是抓住了底层逻辑。
我国很多家长陷入一个育儿误区,就是关于起跑线的问题。于是看到很多人的孩子,也别是那张父母都是文化人儿的家庭教育,特别迷信早教。
于是他们努力赚钱,努力挤时间带孩子上各个兴趣班,从胎教开始到后期高等教育,无一不是花尽心血。可是,到头来发现自己的孩子除了比别人家的早点学会了英语,背诵多几首唐诗,拉得一手还不错的小提琴,多拿了两个不上不下的文凭之外,也没有太大的人生成就了。
看起来多才多艺但是智力平平的人非常之多。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教会孩子的底层逻辑。自然这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发现。
美国精英教育,不是教他们早点识字,参加各种早教班和兴趣班。而是教给孩子判断趋势,结交朋友,作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也应该逐渐明白,孩子把《三字经》《论语》背个滚瓜烂熟也对他的人生没有多少助益。当然这里的助益不是说要教孩子做生意,当老板,赚大钱。
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面向社会。面对社会的趋势的同时,搞清楚自己所处的状态,想要知道高手的心智和技术是怎样形成的,可以详细去看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这里就不多说了。
要实现跨越式成长,需要努力,更需要审时度势,利用规律找到技巧。非常认同和喜欢古典老师在他的书中说到的,现代社会高手的七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了解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了解时代趋势,看到自己的可能性。然后升级自己的认知。
在新的认知这方面。有一本书非常不错,可以颠覆一部分人的认知。是《知识的错觉》,它告诉我们记住知识已经不是主流了,你要学会搜索知识和运用知识。
好的记忆力早就比不上好的分析能力了。
现代各行业领域的边界已经非常模糊了,比记忆和储存能力,我们都比过人工智能。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可以创新,还可以共情。
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提出,世界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高概念的时代,那些非线性成长的人,拥有着更丰富的感性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具有设计感,故事感,交响和共情能力。
所以万一你努力了却没有得到什么回报,并不是因为上天不眷顾努力的人,而是你没有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努力。
需要提升的不只是格局,还有认知,还有对于知识序列性的敏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