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填饱肚子,哪还管充饥之物的花样种类?只要能果腹,哪顾得上食物的质量与档次?在那个年代,能吃上一口饱饭,已经是件很幸福的事了,要是菜里有点肉星,那简直就是人生巅峰了……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母亲一直呆了七个多月。从万物复苏到烈日炎炎,从秋高气爽再到雪花飘飘……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岁末年终,而挨饿的日子却没有消失的迹象!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进入了最困难的一年——1960年。
那一年的年初,由于良好的工作表现,母亲也正式定岗了。岗位的定编也预示着再也不用长期驻扎在外地,不用再作为万金油处处查缺补漏,更用不着作为新人没事就打替班了!
最关键的是回到了市区上班,也代表着回到了姥姥姥爷身边。
虽说离农村只有十多公里,可是在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当时,十多公里在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小姑娘眼里——堪比长途!
步行,也成了不会骑车的母亲——回家的唯一方式!
回一次家得走上三个多小时,如果再加上有时候还要背上饭盒、换下的衣服、待洗的被套……基本上一趟下来,就得四个多小时!一来一回八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一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还要时不时的上夜班,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被压缩得已经没剩下多少了!虽然隔一天才回一次家,但下班以后在路上再浪费八个多小时,哪怕身体再好精力再充沛也得不偿失!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休息,也为了趁年轻节约出更多学习的时间,母亲决定把两天回一次改为两周回来一次,而且单位食堂也可以吃饱,再不用每天带饭了。回家一趟,只带上足够的大葱、辣椒和大酱,毕竟东北人的饮食习惯已经深深的烙印到母亲的心里!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是1月27日,作为庚子年的第一个节日,虽然全国人民在自然灾害的苦难下已经没有心思迎接新年,可是五千年的传统依然不会影响老百姓对年的渴望与期盼。与其说辞旧迎新会让人对来年有所憧憬,不如说新年的仪式感会冲淡人们的悲观和饥饿罢了!
有粮没粮,一样坚强,有钱没钱照样还得回家过年!
母亲在大年三十的中午,也风尘仆仆的赶回了家,迎接她的是勤劳的姥姥姥爷、满地乱跑的大舅、还有和姥姥姥爷一样坚强的鸡鸭鹅们……
尽管当时农村和城市一样,早已吃上了“形式多样”的大锅饭,可是毕竟远离权利中心,靠天吃饭的职业农民们总会就地取材的“变”出更多的果腹之物,集体农庄也好,资源公有也罢,依然挡不住吃饱饭的诱惑!
地大物博的中国,千把人的村屯多如牛毛,穷乡僻壤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姥爷所在的农村,这个沙漠中不多的“绿洲”!
所以在那种大环境下,饥饿的感觉对于聪明又勤劳的姥爷来说,真的不算一个太大的问题,只要不懒,总有解决的办法!
回到家的母亲,和姥姥姥爷还有大舅,高高兴兴的过了一个简朴而又温暖的春节!而在大庆工作的父亲也风尘仆仆的赶回了离母亲几公里远的老家!
未来不远的日子里,这个曾经躺在粮囤上思考人生的青年,会和母亲有了第一次邂逅!
网图‖回忆中的圣地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