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纵隔

作者: 麻医台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16:47 被阅读0次

    下纵隔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前纵隔:前纵隔位于胸骨与心包之间,内有胸腺的下部、胸廓内动脉的分支、部分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中纵隔是以心包前、后壁为界的区域,主要被心包和心所占据,此外还有出入心的大血管、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心丛和淋巴结等。

    心包

    ​包裹于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浆膜心包。纤维心包坚韧而缺乏伸展性,与膈的中心腱相连,向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相续,当心包腔积液时,心可由于腔内压力升高而受压迫。

    心包腔和心包窦:心包腔为浆膜心包脏、壁层之间狭窄而密闭的腔隙。在心包腔内,浆膜心包的脏、壁层转折移行处形成的腔隙称为心包窦,其中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心包腔部分,称为心包横窦,此处是心血管手术阻断血流的位置;位于两侧上、下肺静脉和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部分,称为心包斜窦,心包积液常积聚于此处不易引流;浆膜心包壁层的前部与下部移行处,称为心包前下窦,深1~2cm,为心包腔穿刺抽液的适宜部位。

    心包的毗邻:心包前壁借胸骨、肋骨相邻,但在第4肋骨以下的胸膜前界形成心包三角,使心包直接与左侧第4~6肋软骨前端相贴,此区域称为心包区,可经此部位进行心包穿刺,注射急救药物。

    心包大血管

    心包内靠近心底处有出入心的大血管,升主动脉居中,其左前方为肺动脉干,右侧有上腔静脉,右后下方有下腔静脉。

    后纵隔

    后纵隔位于心包后壁与下8位胸椎体之间,内有食管胸部、主支气管、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和淋巴结等。

    食管胸部

    长约18cm,占食管全长的7/10,可分为三段。上段自食管起始处至主动脉弓上缘,中段自主动脉弓上缘至左下肺静脉下缘,下段自左下肺静脉下缘至膈的食管裂孔。

    行程:在上纵隔内,食管位于气管与脊柱之间,稍偏左侧,下行至第4胸椎体平面到达主动脉弓末端的右侧,然后在胸主动脉的右侧下行进入后纵隔,沿心包的后方下行至第7胸椎体再向左偏斜,在胸主动脉的前方向左前方下行,至第10胸椎体高度穿膈的食管裂孔处移行为食管腹部。

    毗邻:食管的前方自上而下分别有气管、气管杈、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心包、左心房、迷走神经食管前丛和膈,食管胸部有两个生理性狭窄,一个为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处,另一个是膈的食管裂孔处,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左心房扩大可压迫食管,食管钡餐造影时可出现明显的食管压迹。

    血管、淋巴和神经:分布于食管胸部的动脉除直接来自胸主动脉发出的食管支外,尚有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等,下段的血供来自胃左动脉,各段的动脉虽有吻合,但不充分。静脉与动脉相伴行,大部分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食管胸部下段的静脉除注入奇静脉外,尚有一部分注入胃左静脉,再进入肝门静脉系。

    食管胸部上段的淋巴注入气管周围的淋巴结,中段注入纵隔后淋巴结,下段注入胃上淋巴结、腹腔淋巴结。此外,食管的部分淋巴可直接汇入胸导管。

    胸主动脉

    为主动脉弓的延续,长15~22cm。胸主动脉的前方自上而下分别在左肺根、心包和食管等,后方与脊柱、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相邻,右侧有奇静脉、胸导管和右纵隔胸膜,左侧有左纵隔胸膜。

    胸导管

    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全长30~40cm,可分为腹部、胸部和颈部。

    奇/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奇静脉由右腰升静脉在第12胸椎体平面穿右膈脚向上方延续形成,沿胸主动脉和食管的右后方上行,沿途收集大部分右肋间后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食管胸部、心包、支气管的静脉,至第4胸椎体平面弯向前方形成奇静脉弓,跨过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胸交感干

    位于脊柱两侧,上段走行于肋头和肋间血管的前方,向下方逐渐移至椎体两侧。

    纵隔后淋巴结:位于心包的后方,食管胸部和胸主动脉的周围,收纳食管胸部、心包、膈后部和肝左叶的淋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纵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rymftx.html